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铜陵矿集区与铜-金(多金属)矿床有关的热液活动主要有两大体系。即与海西期海底喷流沉积有关的热液体系和与矽卡岩矿化有关的燕山期岩浆热液体系。查明这两类热液体系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对区域找矿和矿床成因研究都有实际意义。在包裹体岩相学研究基础上,应用ICP-MS技术和热爆提取方法,研究了新桥、冬瓜山、峙门口、铜官山、朝山等矿床具代表性的热液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结果表明,两类热液体系在流体包裹体特征上有较大的区别,在流体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方面也很不相同。海底喷流沉积体系的热液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与岩浆热液体系的相比。稀土总量较高,LREE/HREE比值较大,δEu不明显。且Mo/(W Sn)比值较高,反映流体中成矿物质的深源特征;Ga/T1、Rb/Cs大。Zr/Hf低,也不同于岩浆热液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Objective The Shangxu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middle Bangong-Nujiang suture zone in northern Tibet.The origin of this deposit as an orogenic gold deposit is debatable.The study of the Shangxu deposit has a profound implication on gold exploration in the BangongNujiang metallogenic belt and can als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gold mineralization in northern Tibet.  相似文献   
3.
滇西菲红超基性岩风化壳铂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在世界不同地区进行了风化过程中铂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研究。作为中国西南部的第一个实例,本文研究了云南西部菲红超基性岩体上发育的红土风化剖面。矿物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证明该风化壳是超基性岩风化的结果。文中详细讨论了风化壳的地质、矿物学、红土化和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风化壳的红土化程度不高,仍处于红色粘土阶段;风化壳上部的表层土壤带和铁质粘土带中铂族元素总量至少富集了3.57-7.87倍,其中Ru和Pd的富集程度较大,Ir的富集程度中等,Pt和Rh的富集程度较小,使得铂族元素的配分模式由基岩的Pt富集型转变为风化壳的Ru-Pt富集型,证明红土化过程中铂族元素发生了分异。  相似文献   
4.
滇西上芒岗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芒岗金矿由下部原生卡林型和上部 红色粘土型金矿体所组成,赋矿地层为侏罗系勐戛组砂泥质岩、白云质灰岩和二叠系沙子坡组泥硅质灰岩、白云岩。北东向上芒岗断裂构造与不整合面和岩溶的复合控制了矿床和矿体。围岩蚀变以硅化(似碧玉岩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和粘土化为主,并具有水平与垂向分带性。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蚀变与矿化岩石的稀土含量与未蚀变泥质灰岩基本一致,成矿溶液为富CI^-型和富SO4^2-型,爆裂温度为183-378℃,δ^34S=6.471‰-21.965‰,δ^18O=9.3‰-11.6‰,δD=-70‰--77‰,^206Pb/^204Pb=19.551-20.05,^207Pb/^204Pb=15.690-16.240,^208Pb/^204Pb=38.710=40.137。红色粘土型矿石的红土化作用只达到粘土阶段。  相似文献   
5.
峙门口铜—铁—金—硫矿床发育上部层状矿体和下部脉状矿体。上部层状矿石重晶石的δ~(34)S值为+14.10‰~+18.90‰。上部层状矿石黄铁矿和方铅矿的δ~(34)S值为+3.50‰~+5.84‰,下部脉状矿石黄铁矿的δ~(34)S值为+4.80‰~+6.80‰。下部脉状矿石中脉石英的δ~(18)O值为+14.3‰~+1 8.5‰,δ~(30)Si值为-0.3%0~-0.2‰。下部脉状矿石黄铁矿Re/Os比值为78.342~175.540,上(顶)部层状矿石中黄铁矿Re/Os比值为62.298~169.545。从下部脉状矿石到上部层状矿石,δ~(34)S值、Re/Os比值和流体包裹体温度249 ℃→97 ℃逐渐降低,~(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平均值和Os_总、Re、~(187)Re等含量逐渐增高。矿石黄铁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303±33 Ma。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峙门口铜—铁—金—硫矿床为海底热水喷流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6.
于玉帅  周云  鲍波  高原  杨竹森 《地球科学》2019,44(6):1888-1904
为深入了解中北部拉萨地块构造背景,利用LA-ICP-MS技术对洛布勒铁矿床成矿花岗闪长岩锆石进行了U-Th-Pb同位素测定,分析了隆格尔、洛布勒铁矿床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组成.获得洛布勒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111.3±1.6 Ma(MSWD=0.61,n=9).隆格尔和洛布勒铁矿床侵入岩高硅(66.63%~69.02%和64.33%~64.82%)、富碱(全碱为5.91%~6.40%和5.81%~6.05%)、低A/CNK(0.91~0.97和0.94~0.95)、SiO2与P2O5含量负相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REE为123.11×10^-6~148.83×10^-6和96.17×10^-6~101.92×10^-6),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右倾,弱Eu负异常(0.70~0.82和0.79~0.8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Pb等,亏损Ba和高场强元素Nb、Ta、Sr、Ti等.隆格尔花岗岩全岩和斜长石(206Pb/204Pb)t为18.474和18.626,(207Pb/204Pb)t为15.657和15.722,(208Pb/204Pb)t为38.592和39.145,(87Sr/86Sr)i为0.704 757 6和0.707 047 3,(143Nd/144Nd)i为0.512 281和0.512 339,εNd(t)为-4.13和-2.99,tDM2为1.15 Ga和1.24 Ga;洛布勒花岗闪长岩(206Pb/204Pb)t比值为18.281,(207Pb/204Pb)t比值为15.616,(208Pb/204Pb)t比值为38.369,(87Sr/86Sr)i为0.706 551 4;(143Nd/144Nd)i为0.512 309,εNd(t)为-3.62,tDM2为1.20 Ga.结果表明,措勤-隆格尔铁矿床成矿侵入岩为中钾-高钾钙碱性岩I型花岗岩,为早白垩世晚期岛弧岩浆活动产物,岩浆源于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岩浆演化过程经历了壳幔岩浆混合和围岩混染.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对比白垩纪中北部拉萨地块和南部羌塘地块成矿事件的差异,提出中北部拉萨地块113±3 Ma岩浆活动和Fe(-Cu)成矿事件与向南俯冲的班公湖-怒江洋壳发生断离有关.  相似文献   
7.
MC-ICP-MS高精度测定Li同位素分析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不同浓度Li元素标准样品和K、Ca、Na、Mg、Fe单元素标准样品的混合溶液为研究对象,采用3根阳离子交换树脂(AG 50W X8,200~400目)填充的聚丙烯交换柱和石英交换柱对Li进行分离富集,淋洗液分别为28 mol/L HCl、015 mol/L HCl以及05 mol/L HCl 30%乙醇,淋洗液体积小,仅为38 mL。分离回收率高,均大于976%。国际标样AGV 2(相对于IRMM 016)、BHVO 2(相对于IRMM 016)和IRMM 016(相对于L SVEC)的δ7Li值分别为(513±094)‰(2σ,n=10)、(408±060)‰(2σ,n=4)和(0038±073)‰(2σ,n=10),与前人分析结果吻合,分析精度与国际同类实验室水平相当。并对比了马里兰大学同位素实验室和笔者实验室对同种岩石矿物样品的分析结果,在误差范围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此外,对美国地质调查局提供的准标样NKT 1霞石岩(相对于IRMM 016)给出了定值,δ7Li值为(871±046)‰(2σ,n=4)。因此,本方法可用于测定天然样品的Li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8.
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成冈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上芒岗金矿是滇西地区具代表性的红色粘土型金矿。依据堆积特征、矿物组合和化学成分,可将红色粘土剖面分为6个带,即表土带、坡积带、钙 -沼当带、残积带、腐泥岩带和基岩带。其中,腐泥岩带为岩溶坍塌成因,残积带由岩溶残积形成,钙2结-沼泽带和坡积带为地表水流搬运堆积。矿床成因为在中晚燕山其形成的原生卡林型金矿化基础上,经第三纪上新世的岩深、残积和坡积作用的预富集,由不彻底的红土化作用使金以硫代硫酸盐络合物  相似文献   
9.
胶东北部超高品位金矿黄铁矿热电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胶东北部超高品位金矿集中区黄铁矿热电标型的时空分布研究表明,P型黄铁矿出现率和P型黄铁矿热电系统数平均值及P型黄铁矿热电系数离散性呈NE和NNE向带状展布,超高品位金矿位于这两级方向交汇部位的P型黄铁矿出现率大于90%,P型黄铁矿热电系数平均值大于250μV/℃,P型黄铁矿热电系数离散性小于1.5的区域内,反映了超高品位金矿形成于温度较低,成矿流体中As、Sb、Te等的含量较高,且温度和成分变化较小的条件,成矿部位处于成矿本上升通道附近。  相似文献   
10.
金家庄超基性岩型金矿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红阳  杨竹森 《地质论评》2000,46(5):536-542
金家庄金矿近围岩蚀变为蛇纹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和硅化。岩石化学与微量元素研究表明,从未蚀变-强蚀变透辉岩至矿化蚀变岩,SiO2、CaO、Al2O3含量逐渐降低,CO2、H2O、S和Au、Ag、Cu含量逐渐增高。蚀变岩石同位素研究揭示,碳同位素较低(δ^18O=12.10‰~22.3‰)远高于超基性岩正常范围。围岩蚀变热液主要源于大气降水、碳、硫和成矿元素主要是在围岩蚀变过程中从超基性岩中萃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