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马玉泊  丁二峰 《地下水》2010,32(2):125-126
介绍了跨流域调水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以引黄济津、引黄济衡、引黄补淀为例,从气候气象、土壤底质、水文水质三方面对跨流域调水的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定性、定量讨论,提出在充分论证水资源的流域性时空分布不均的前提下,要综合考虑对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社会的影响,采取最科学、有效的调水方案,使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化,生态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集调节气候、科学研究、生态旅游、工农业用水为一体的湿地系统。通过衡水湖流域污染调查,分析衡水湖水体营养盐的主要来源,从营养物质、水量交换和浮游植物三个方面对该水库的富营养化特征进行讨论,提出水体富营养化的改善对策,为衡水湖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丁二峰  马晓琳 《地下水》2014,(6):111-113
通过2011-2013年对衡水湖浮游藻类进行逐月采样调查、分析其群落结构特征,共鉴定浮游藻类51属,主要由绿藻(占49%)、硅藻(20%)和蓝藻(16%)等组成。分析衡水湖浮游藻类的群落和演替规律,讨论影响其生物量的原因。结果表明:绿藻从春末开始出现,夏季大量繁殖;蓝藻从8月开始优势明显,一直延续到冬初。这可能受汛期降水产流造成衡水湖周边营养盐的注入和捕鱼期过量捕捞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衡水市1处国家基准气候站,68处雨量站1957~2007年的气温、降水和水资源评价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量及水环境的影响。运用高桥浩一郎公式,计算了衡水市逐年蒸发量。分析表明,水资源量随着降水的减少而减少,气温的升高而下降,而与蒸发量无明显相关性。提出了几种应对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丁二峰  刘颖 《地下水》2009,31(1):70-71
浅层地下水在平原地区广泛存在,但因普遍受到污染,多年来利用程度很低。通过对衡水市水资源进行调查,从水质、水量及经济等方面探讨了利用浅层地下水的可行性。在淡水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浅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节约了深层淡水资源,减缓深层地下水位下降,不会造成地面沉降,浅水工程投井下投资小,建设用期短,所以无论从生态环境还是经济方面看,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引起浅层地下水腐蚀的主要因素是高浓度的腐蚀性离子、溶解的气体及微生物,系统总结了水中各主要盐类,阴、阳离子、腐蚀性气体、生物细菌等,对金属及混凝土桩的腐蚀机理,为合理有效地采取保护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