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9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SW103区块位于十屋油田北部梨树断陷代家屯岩性圈闭内,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主要为粉砂岩、细中砂岩为主,储层裂缝分布较普遍,充填程度较高。本文从类比国内外同类型油田注采井距开发效果入手,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对井网形式、合理注采井距、压力保持情况及注水开发效果开展研究实验,为实现超低渗油藏经济有效动用提供可靠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于标准剖面新部署钻探营城组上部的全取心钻孔揭示,营城组三段厚205.70 m,营城组二段厚48.75 m(未钻穿)。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火山熔岩类、火山碎屑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沉火山碎屑岩类和沉积岩。整个井段火山喷发划分为3个旋回10个期次。火山岩的有效储集空间包括4种11类,储集空间组合关系有4种,孔缝直接连通型是最好的储集空间类型。用岩心、薄片和物性测试划分出4种孔隙分布和7种孔隙结构类型,单峰偏粗态型和双峰态型孔隙分布最好。低排驱压力-粗孔喉为最好的孔隙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3.
三台地区下白垩统营城组一段岩石类型有隐爆角砾岩、角砾熔岩、熔结角砾岩、珍珠岩、流纹岩和凝灰岩,所属岩相为火山通道相、侵出相、喷溢相、爆发相。厘定古火山口位置的依据主要是通过分析隐爆角砾岩和珍珠岩的岩性岩相及其分布。整个火山机构划分为中心相组、近源相组和远源相组。中心相组即火山口相,主要包括火山通道相和侵出相,近源相组主要包括喷溢相,远源相组主要包括爆发相。相序(以火山口为基点)为火山通道相隐爆角砾岩亚相-侵出相中带亚相-侵出相内带亚相-喷溢相下部亚相-喷溢相中部亚相-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近源相组较中心相组储层物性优越。其中喷溢相上部亚相是储层物性最好的岩相带。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三台营城组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为:珍珠岩、流纹岩、隐爆角砾岩、角砾熔岩和凝灰岩等,其脱玻化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珍珠岩和流纹岩。在偏光显微镜下,珍珠岩的玻璃质基质的脱玻化现象表现为雏晶、骸晶(微晶)和球粒3种;而流纹岩基质的脱玻化现象则主要表现为球粒。它们发育过程由雏晶-骸晶(微晶)-球粒逐渐增强。脱玻化的发生及其强弱与岩石成分、层位和裂隙发育程度有密切联系。通过实验室测试,珍珠岩经过的脱玻化作用越强,岩石密度越小,反之,越大。岩石密度变化范围为3.13%~8.65%。假设其为封闭体系,密度的减小对应孔隙的增加,说明脱玻化作用能明显改善玻璃质火山岩这一类特殊储层的物性。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三台地区下白垩统营城组珍珠岩地质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三台地区北山珍珠岩产于营城组一段,出露面积约0.62 km2, 厚度超过30 m。野外掌子面可见珍珠岩与膨润土、隐爆角砾岩、流纹岩共生。研究区珍珠岩可分为枕状球状珍珠岩、具流纹构造(块状)珍珠岩、角砾状珍珠岩、珍珠质集块岩。珍珠岩中含角闪石和辉石斑晶,基质脱玻化明显,出现球粒结构和微晶(骸晶)结构。珍珠岩与其他岩石的序列关系为珍珠岩-膨润土-隐爆角砾岩-流纹岩。岩相序列关系为侵出相-火山通道相-喷溢相。研究区珍珠岩是水下快速冷却形成的,其形成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塌陷火山湖-爆发阶段),早白垩世在三台地区形成了陆相塌陷火山湖,并发生火山爆发,形成凝灰岩(水平层理发育)。第二阶段进一步分为3个亚阶段:水下侵出亚阶段,在断陷湖盆中发生火山喷发,由于盆地内水体的骤冷作用,形成大量的珍珠岩(火山玻璃质熔岩)和部分流纹质熔岩;隐爆亚阶段,形成流纹质隐爆角砾岩;喷溢亚阶段,形成流纹岩。第三阶段(部分膨润土化阶段),在火山喷发间歇期由于大气降水补给的地下水,在碱性条件下对珍珠岩进行水化,但珍珠岩层处于相对封闭条件,没有充分的水介质活动,珍珠岩部分(表层、裂缝处)转化为膨润土。  相似文献   
6.
营一D1井是2006年为揭示营城组内幕基准剖面而布置的探井.经揭示,营城组一段及下段岩性为:熔岩,包括流纹岩、松脂岩、珍珠岩和玄武岩;火山碎屑熔岩,包括角砾熔岩、凝灰熔岩和熔结凝灰岩;火山碎屑岩,包括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沉火山碎屑岩,包括沉凝灰岩和沉火山角砾岩.其岩相主要为喷溢相、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物性测试资料显示,该井岩心平均孔隙度为15.17%,平均渗透率为1.51×10-3μm2,孔渗线性相关性较好.根据压汞数据各参数将孔隙结构分为6类.综合评价物性与孔隙结构,将该井段划出4类储层:Ⅰ类为好储层,高-特高孔、特高渗,细、中、粗喉共存,粗喉比例大;Ⅱ类为次好储层,高孔、高渗,细喉为主;Ⅲ类储层为中等储层,中孔、中渗,细喉;Ⅳ类为差储层,中、低孔,低溶,细喉.  相似文献   
7.
松南气田营城组油田水无色、无味道、半透明、含有少量絮状物。水型以NaHCO3型为主。油田水中阳离子组合基本保持Na+(K+)〉Ca2+的关系,阴离子组合保持了HCO3-〉Cl-〉SO42-关系,离子质量浓度与矿化度线性正相关。按离子组成划分3类4型。按产出与特征演变主要划分为3个阶段。平面展布上油田水不受地域控制,无规律性可循。在纵向上产出类型复杂,具多样性,各项离子特征变化不受深度影响。总体来看油田水特征主要受火山机构、岩相岩性、构造及开发阶段影响。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测井及录井资料的研究,结合粒度分析,对齐家北地区泉四段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共识别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个亚相和水上分流河道、天然堤、分流河道间湾、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河口坝、远砂坝等7个微相。通过对研究区内泉四段7个含油小层的平面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的深入研究,并结合泉四段砂体的含油气性分布特征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油气分布明显受控于沉积微相的展布;水下分流河道由于具油源近、储集物性较好而成为最有利的油气聚集相带;河口坝、水上分流河道是油气富集的较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乾安地区青山口组三段沉积微相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乾安地区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长岭凹陷的东北部。本区发育青三段高台子油层,顶界最浅埋深1518m,底界埋深2072m,青三段厚度平均97m,最大244m。青三段上部主要为泥岩,中、下部以粉砂岩为主和少量细砂岩、中粒砂岩和含砾砂岩,为一套湖泊三角洲相沉积。利用360口井的声波时差、自然电位、自然伽玛和视电阻率等曲线和20余口井的录井资料,识别出研究区青三段的沉积微相类型有: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远砂坝、水下扇、河道间和前三角洲,总结了各微相特征,并建立了沉积微相地质—测井综合模式,完成了青三段早、中、晚期三期沉积微相平面图,分析沉积微相平面分布规律。早、中期三角洲为叶状三角洲,在此沉积时期,湖岸线相对稳定,河湖均有一定能量。物源供应较丰富,湖盆水体对河流带来的沉积物也有一定改造作用,属一般建设型三角洲。晚期三角洲体为伸长状三角洲,为典型的河控三角洲。在此沉积时期,湖盆开始较快速地水退,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搬运能力增大,物源供给充足。而湖能很弱,对河流带来的沉积物改造作用小。在不同的沉积时期,物源方向也有明显变化,说明保康沉积体系在此沉积期间物源的不稳定性。早期,物源来自南部;中期,物源来自西部;晚期,物源来自西北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