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准噶尔盆地油气地质条件、有利区带及勘探方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重磁力和地壳厚度等资料,论述了准噶尔古陆片的存在及其边界,并认为其上有古生代的陆表海沉积。依据山前凹陷的存在及沉积特征,认为盆地形成于中石炭—早二叠世,并讨论了盆地的初始边界,把盆地形成后的构造演化阶段划分为4个:坳陷和隆起的发育具有继承性特征;构造的样式和性质,边缘以推覆构造为主,中部以披覆构造为主;拟定了构造分区原则,对盆地进行了构造分区。生油层主要是上二叠统,其次是下二叠统、上三叠统和下中侏罗统。结合热演化史,建立了油源丰度指数指标,坳陷特别是南缘多期叠合的深坳陷,是油源丰度最高区。储集层是多套的,上二叠统一侏罗系是最主要的复式含油组合。结合构造发展,分析了油气运移方向,指出了最有利的含油气区带有4个:克乌断阶带—玛湖背斜区,中拐凸起—红车断阶带,白家海凸起,莫索湾背斜带—石南凸起。在勘探方向上,仍应加强区域勘探,立足大坳陷寻找大油田,选区首先考虑油气聚集条件,其次才是目的层深度和钻探条件等。  相似文献   
2.
再论博格达推覆构造与油气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根据地面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进一步论述了博格达推覆构造确立的依据,建立了基本模式,进行了区带划分,研究分析了推覆构造的形成和演化.指出了各区段的特征,受力机制以及控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构造模式、演化及其油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地震勘探、钻井、地面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列出了6点依据,认为,盆地南缘西部构造特征是3个深浅层次的北凸孤形滑脱体。它们分别为燕山和喜山运动由南向北的侧向挤压造就而成。圈闭的含油气性,总的说来西段较东段好。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分区及含油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核心部位的基底,根据重力、磁力、地壳厚度、盆地周边构造断裂特征,及其与塔里木古陆进行对比,可能是由前寒武纪的古老陆块组成.在古生代时期,它与哈萨克斯坦、塔里木—中朝古陆,共同构成洋间陆,陆的北面为吉亚洲海,南面为特提斯海.古陆之间,在古生代的不同时期,也有分裂、拼合演化的历史.准噶尔古陆在早古生代时期,南北西三面皆濒临海,加里东运动期,北面形成阿勒泰,南面形成北天山的俯冲褶皱带.晚古生代时期,南北西三面海洋继续存在,东南面陆块发生分裂也形成窄大洋,与之相对应分裂出来的古陆块,构成了吐鲁番盆地的基础.海西运动中晚期(C_2~P_1),准噶尔古陆四周皆发生褶皱和拼合作用,相应形成了北面为阿尔泰褶皱山系之南坡,南面为北天山的北部,东西面相应为东西准噶尔界山.而古陆块本身相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