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根据津巴布韦克拉通北部地区的构造变质特征及矿物测年数据,表明太古界地壳基底形成和演变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约在26.7亿年,Shamva-Bindura绿岩带内发育平行层理的剪切带,在长英质片麻岩核组成的大型推覆体之间形成洋壳和火山岛弧物质的叠瓦状堆积,结果是炽热长英质和铁镁质岩层的堆积使得地壳的演变暂时达到均衡状态,岩层堆积厚度达35km。后期大约在26.0~26.2亿年炽热岩层的冷却收缩导致应变产生,沿垂直方向形成走向滑动断层带,为达到地热均衡,大面积的岩层发生熔蚀,并伴有花岗岩体底辟作用。岩层熔蚀和底辟作用产生二次临时变质作用和多种应变形态,也最终导致克拉通冷凝固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