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农业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类型,存在于特有的生态系统和文化系统之中。它是一种活态的遗产,因此,需要在发展中对其进行保护。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合理的旅游开发能够兼顾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实现对传统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本文在对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命名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的农业遗产进行梳理归纳的基础上,辨析此类遗产地旅游的概念范畴,总结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当前,我国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评价与开发、产品设计与市场营销、旅游感知以及旅游开发影响等方面。今后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研究可以在遗产地旅游利益共享机制、旅游演化机理、旅游的生态环境影响以及研究方法上进一步深入和完善,以启发理论并服务于实践。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一直在探索适应不同自然条件的农业生产方式,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化遗产。当今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面临生态系统退化、面源污染严重、遗传资源丧失、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等问题,促使人们转而学习传统农业的智慧与经验。本文从基于文献的传统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和基于实践的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研究两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回顾了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主要进展。指出,积淀深厚、成果丰富的农业历史和农业考古研究,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和发展生态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则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使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实践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农业生物多样性、多重价值、替代产业发展以及法律与政策保障等方面都有新的探索。未来研究中应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改进研究方法,深入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探索等。  相似文献   
3.
人口急剧增长,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气候变化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农业和生物多样性的未来,而传统农业的智慧与经验值得借鉴。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旨在通过保护这些具有价值的传统农业系统来促进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旅游被认为是动态保护途径之一,不但能促进遗产地的经济发展,还能为游客提供认知与学习农业文化遗产的机会。然而,不当的旅游发展将会影响当地的文化与生活方式,不但会威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会对这些独特的农业系统带来潜在的破坏。因此,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发展的适宜模式应当是以农业为基础的。本文基于农业多功能性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发展框架,通过对农业多功能性的定量评估和农业和旅游业间关系的定性分析,提出了我国的4个遗产地旅游发展建议。同时,该框架还能为不同利益相关者决策其农业文化遗产的多种功能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值模拟软件,提出了一套适用性强,运行流畅的三维边坡建模和模拟计算技术方案。此方案能充分利用复杂边坡的勘察历史资料,真正实现了从勘察数据处理-建立三维边坡模型-稳定性分析-结果反馈的边坡模拟全过程。为建立满足精度要求的模型,深入探讨了地表和土层的建模理论和方法,借助GRASS完成边坡的三维建模,并对已建模型进行详尽的误差分析,为量化建模质量提出了相应方法。用Python语言实现GIS和数值模拟软件的耦合,通过多个自主编写的程序和数据接口,完成不同平台间的数据传递和格式转换,避免了传输过程中数据的丢失或失真,还可深度挖掘已建模型的数据。借助杭口岭隧道工程实例,对此方案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案建立的三维边坡模型,建模速度快,精度高,能准确地反映真实边坡的情况,并搜索到边坡潜在的最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