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7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梧桐庄矿治理野青灰岩含水层的有效途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矿井精查地质报告以及目前进行的综合水文地质勘探资料分析了梧桐庄矿井田野青灰岩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对生产的危害特点,提出了对野青灰岩含水层的治理方针即“以治为主,查、疏、注、堵相结合,综合治理”,具体途径为“掘前超前勘探,采前查明条件,疏水降压、注浆改造底板,疏堵结合,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根据梧桐庄矿几起煤层底板突水事故,分析了水害的成因,提出了梧桐庄矿水害的综合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介绍兖州、淮南等11个矿区20多个煤矿采区三维地震成果,对各矿探采对比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总结出影响三维地震勘探成果精度的5个技术问题,并指出造成这些问题的3个主要原因,即:野外施工质量普遍下降;方法研究工作严重滞后;三维地震资料二维解释仍很普遍。为提高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成果精度提出了6点建议,即:推广高密度三维地震技术,解决精细探查问题;围绕共性关键问题,开展攻关研究与示范应用;发挥产学研结合优势,挖掘现有技术的潜力;加强地震行业自律,施行市场准入制度;集中优势技术力量,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开展煤矿井下地震技术研发,提高地质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4.
梧桐庄矿地热异常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梧桐庄井田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井田热水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梧桐庄井田的水化学特点、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径流条件,针对地热形成必须具备的“热水储层”、热储盖层、热的来源、导热通道”四大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梧桐庄井田为一受活动性强大断裂控制的、深循环对流型的热水型地热异常区,为今后矿井治理与利用地热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2004年9月25日牛儿庄矿发生了突水量达108m^3/min的特大溃水事故,直接威胁了相邻两个矿井的安全生产。通过调查分析认为此次突水水源为煤系基底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是他于牛儿庄矿井田范围内的水顺煤矿开采下架煤层突水而造成的。在突水通道、动水力等条件复杂的情况下,经过三个阶段的水害治理,效果达100%.为类似堵水治理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牛儿庄矿特大溃水事故的治理中,利用工业废铁链作骨料,建立短距巷道堵水塞,并进行孔组并列式双液注浆技术,是治理煤矿突水事故的一项行之有效、经济合理的手段与方法,为综合治理水患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华北型煤田,特别是峰峰矿区陷落柱的发育规律,提出了陷落柱的地下水内部循环形成机理。认为莫霍面抬高和火成岩体产生的地热异常使得奥灰水产生内部对流循环,导致岩溶发育;论证了地热,特别是亚临界和超临界水对CaCO3 溶解的加速作用,认为封闭环境中矽卡岩矿物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CO2 和灰岩在热解过程中产生的CO2 造成CO2 分压升高,导致了CaCO3 溶解速度的提高。文章还提出了灰岩内对流散热过程中“烟囱”效应,认为强烈对流区的“火苗”形溶洞进一步发展成为最有利于对流的“烟囱” ,上覆岩层垮落后即形成陷落柱。据此,还解释了陷落柱边缘导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