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3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储层质量模糊评判权重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与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功能来获取模糊综合评判中评价参数的权重,并通过实际储层质量评价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川北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钙质结核泥页岩中早成岩期钙质结核较发育,结核裂缝中见多期次矿物充填。为揭示钙质结核裂缝形成机理,本次结合岩石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开展系统研究。川北筇竹寺组钙质结核裂缝中见三~四期矿物充填。第一期微晶方解石表面较脏,阴极发光暗淡,δ13C_(PDB)、δ18O_(PDB)平均值分别为-4.26‰及-7.69‰;第二期为细—中晶粒状方解石充填,阴极发光为橘黄色,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平均值为86.4℃,δ13C_(PDB)、δ18O_(PDB)平均值分别为-3.15‰及-7.41‰;第三期为粗晶方解石充填阴极发光暗淡,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值为96.6℃,δ~(13)C_(_(PDB))、δ~(18)O_(_(PDB))平均值分别为-1.73‰及-10.28‰;第四期为重晶石充填。结合区域构造史—热演化史分析表明,钙质结核裂缝中四期充填物分别指示早期脱水、烃源岩早成熟期生烃、加里东构造运动抬升释压及深埋藏期硫酸盐热还原作用事件。  相似文献   
3.
皖南多高山峻岭,绝大多数煤层赋存在山上,倾角45°左右。龙潭煤系一般含煤1~3最上的C煤层在绝大部分地区可采,平均厚度1m左右,最厚达2~3m。解放后,通过大量山地工程和近百万米钻探工程,对本区地质构造、煤系煤层已基本控制。已探明储量1.2亿吨,尚待勘查的储量约有1.3亿吨,它们大多分布在高山区,用钻探很难施工,有的根本上不去。据煤田二队资料,即使是条件较好的地点,1989年钻探每米成本已达120元。由于钻探手段本身的限制,所取得的地质资料有时又不能满足工业评价,因此,有必要将传统的以钻探为主的方法改为与地方联合巷探为主的方法,并采取有偿转让给煤炭生产用户或联营的办法搞活地质队。  相似文献   
4.
一种用于沉积相分析的新型模式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沉识相分析的新型智能模式识别方法──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关键井研究建立的测井相与地质相的对应关系作为识别模式,通过向识别模式学习获得模式识别智能知识,从而利用这些智能知识识别未知井、未知点的微相类型。本文方法成功地应用于中原油田文留地区沙四段沉积微相的识别与划分。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下石炭统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岩性复杂,沉积相类型及分布规律不清楚。利用岩心观察、连井剖面对比、薄片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等方法,对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沉积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主要为冲积扇、潟湖、障壁型滨岸相沉积。冲积扇沉积发育于工区北部S85井附近,为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朵状体,岩性以大套细-中砾岩为主,物性差,不具储集能力;潟湖沉积分布于工区南部古鼻凸西南轴部,岩性主要为钙质泥岩、泥灰岩;障壁岛沉积位于工区南缘,沿北东东向平行于阿克库勒古鼻隆轴线分布;滨岸沉积位于工区西南部,主要发育临滨亚相,以细砂岩沉积为主。障壁沙坝和滨岸临滨砂岩的储集能力良好。  相似文献   
6.
形成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技术,引领油气工业从常规到非常规,进源找油,是世界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发展和科学研究持续推进的必然趋势.研究团队紧密结合中国特殊地质背景和油气工业条件,经过10余年不懈攻关,构建了非常规细粒沉积学、非常规油气储层地质学、非常规油气成藏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开发地质学和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共生富集”发展战略等学科内容,集成了非常规油气关键实验技术、勘探评价技术、开发工程技术和常规-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基本形成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技术体系框架.从常规油气的“源控论”到非常规油气的“源储共生系统”,深刻认识到源岩层系及与其大面积紧密接触的致密储集层系中可以聚集巨量工业油气资源.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技术,引领推动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科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国家标准制定、国家实验室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有效推进了我国致密油和气、页岩油和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工业勘探开发,截至2022年底,中国非常规油气产量超过1×108 t油当量,约占油气总产量28%,其中非常规气约占天然气总量的41%,非常规油约占石油总量的17%.油气不可再生,但非常规油气革命可延长油气工业的生命,持续强...  相似文献   
7.
选用中国21个地磁基准台站2011年的绝对子夜均值数据,分析D、H、Z分量年变化量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各分量年变化量等值线分布比较均匀,其中:D分量年变化量等值线大致沿南北向分布,零经线附近台站年变化量较小;H分量年变化量等值线大致呈U型分布,且中心点位于甘肃省;Z分量年变化量等值线沿纬线方向,随纬度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从仪器运行环境、通信连通率、数据有效性、多路径效应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张家口GNSS基准站存在的问题。与2015年、2016年相比,目前张家口基准站通信连通率主要受省局及国家地震局服务器中断影响,较以往市电中断即影响数据通信连通率有很大改善,数据有效性主要受基站周边大山遮挡影响,导致地平面附近卫星信号无法接收。在2018-02-12廊坊永清县M4.3级地震前,2016年张家口-隆尧、张家口-鹿泉基线发生转折,区域速度场、应力场、面膨胀率显示,该区域震前存在异常。目前GNSS异常在华北地区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还需与其他监测手段相互验证才能更好服务于地震分析预报。  相似文献   
9.
以四川盆地西南部宝兴五龙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斑马构造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应用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手段对其成因开展综合分析。研究区内斑马构造白云岩主要发育于栖霞组一段上部,斜交或平行层面分布。斑马构造暗带、亮带分别由具残余组构的粉—细晶白云石及中—巨晶鞍状白云石组成,阴极发光分别呈暗红、亮红色,指示晶体生长空间及流体交代过程的元素差异性。斑马构造亮带、暗带白云石有序度均较低,δ~(18)O值负异常明显;暗带的~(87)Sr/~(86)Sr值处于或略高于同期海水范围,亮带明显较高的~(87)Sr/~(86)Sr值指示了深部流体的影响;亮带、暗带均具有低∑REE含量及明显的Eu正异常。综合研究表明,川西南栖霞组斑马构造白云岩属埋藏期热液交代-结晶作用成因,反映了热液流体持续供给下白云石结晶力与岩石抗张强度的动态平衡过程。斑马构造白云岩的形成历经3个阶段:①热液流体沿基底断裂垂向运移,富镁流体顺层进入高孔渗地层并持续溶解-交代石灰岩而形成暗带白云石;②在白云石结晶力大于岩石抗张强度情况下会产生破裂,从而形成一系列裂缝;③溶解作用结束后,裂缝流体中的离子沉淀而形成亮带鞍状白云石。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09—2014年华北—东北地区发生的12次中等地震,对该区8个地磁台站记录的地磁Z分量日变幅进行小波分析及合成计算,与日本海沟同期发生的12次M≥6.5强震进行关联性分析,发现日本强震对中国华北—东北地区中等地震活动具有连带作用,表现在:①日本强震发生前后,华北或东北地区均有M4—5地震出现,频次一般为1—3,间隔几天至5个月左右;②2011年3月10日日本M9.1地震后,华北、东北地区中等地震震级有所升高,其中东北地区由M4升至M5,距日本最近的中俄交界甚至出现M6.1地震,华北地区唐山老震区出现1次M4.8地震,震级接近5;③每次日本强震出现后几天至2个月内,8个地磁台地磁Z分量小波细节6阶合成曲线值均出现2—6个月高值异常,但幅度大小与强震震级无明显规律可循,而华北或东北地区中等地震一般在异常高值出现前后低值附近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