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7篇
  2022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藏南喜马拉雅碰撞构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先文  柳平 《世界地质》1994,13(1):129-135
藏南喜马拉雅碰撞构造研究综述刘先文,柳平(地球科学系)大陆碰撞是现代大地构造学的重要内容,是岩石圈或地壳增厚与造山运动的一种主要机制。自70年代后期开始,位于印度和欧亚板块之间东西延绵近2400km的喜马拉雅山脉成为研究大陆碰撞构造的经典地区。喜马拉...  相似文献   
2.
对郯庐断裂系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了介绍。郯庐断裂是多期活动、性质多次转换的巨型断裂。最初的启动时间在晚三叠世末,与南北大陆的碰撞有着直接的关系。早期以走滑(左行)运动为主,伴随挤压和拉伸,范围限于华北地块内部。断裂纵向伸展的高峰期为白垩纪到早始新世,这一时期也是裂陷作用最强的时期。始新世以来以挤压作用为主。东亚走滑断裂系各组成断裂性质复杂,不能以中生代左行平移运动简单概括。走滑断裂系的发展和演化与同时期大陆边缘所处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也就是与南北大陆的碰撞和古大洋板块的持续俯冲关系密切。新生代以来的构造事件使中生代的构造发生强烈变形变位改造。  相似文献   
3.
在1∶5万区域地质填图及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变质岩石中的岩浆侵位变形构造、褶皱构造及变形与变质作用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的问题。研究表明冀东太古宙高级区变质岩石中不同程度地发育岩浆岩构造,包括在不同类型片麻岩之间所表现的穿切构造、基性岩墙中的矿物定向构造以及基性岩体边缘及其围岩的变形构造等,褶皱构造可分为表壳岩褶皱及片麻岩褶皱,高级区可能不存在大型的片麻岩褶皱,通过镜下特征矿物相的研究并结合野外变质基性岩墙的产状及特征,建立区域变质与变形作用的关系,从而为区域地质事件表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论大别地块中榴辉岩与围岩的变质关系及区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5.
吉黑东部中生代两种机制的碰撞构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吉林、黑龙江东部地区中生代存在两种机制的碰撞构造,即由南北陆块碰撞(华北古板块与张广才-佳木斯地块)所形成的近东西走向的构造(古洞河-富尔河碰撞带)和东部地体向陆缘增生挤压所产生的南北走向的褶皱-推覆构造。前者由早期构造杂岩带及叠加于其上的印支期韧性剪切带和推覆构造所代表,后者是在印支期的褶皱和糜棱岩化带之上发育的推覆构造。两种碰撞构造的主要发育时期为晚中生代(J3-K)。  相似文献   
6.
吉林东部二叠纪和三叠纪生物沉积和构造古地理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东部地区以图们江构造带为界,其东西两区在生物地层、沉积建造和构造样式等诸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石炭、二叠系的差异最为明显,三叠系的差异性明显变小。延边西部及吉林中部地区属于吉中地体,而延边东部地区则属于珲春地体,两者拼合的时间为T(1-2),图们江构造带是主拼合带。  相似文献   
7.
第一号通告已经寄给于23届大会上注册的6700余名个人及3500个地球科学组织。其他欲获该通告者可以按以下地址索取: IGC一92 P。0。Box 65 Tsukuba,305 JaPan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将于1992年8月24日~9月3日在日本京都(Kyoto)召开@刘先文~~  相似文献   
8.
1 991年1 .1月14~18日 议题遥感中的物理测量及图象(第五届国际学术讨论会) 地点法国Courehov:I(法国C:urehevel,La Cr、·15。tt。,7320,Couroh。velR。s:r-votion;电话:(33)79080023)2。1月19一23日 议题阿拉伯国家地质(第一届国际会议) 地点埃及开罗(埃及开罗市开罗大学科学院地质学系人11 sadek博士)‘-3。1月31日 议题地下水及渗流带调查:从80年代到90年代(讨论会) 地点美国加州圣地亚哥 由ASTM委员会关于土壤及岩石的D一18分会发起·” 联系人及地址:(MartinN.sara,W“sto Management ofN〔rth Ameriea,Ine.,3003 Butterfiel…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大别地块中榴辉岩形成时的变质压力从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由2.8~3.5GPa降至约1.0GPa,而温度变化则不明显,由647~755℃略增至684~829℃.榴辉岩的围岩中某些残留高压矿物或其假象的发现证明它们与榴辉岩一起经历了原地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不同地区榴辉岩的退变组合及P—T条件与围岩同步变化,从绿帘角闪岩相、角闪岩相到麻粒岩相,从而表明现今围岩所展示出的“递增”变质带是由榴辉岩相退变质作用造成的,其形成时代可能不早于晚元古代.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中生代地体—兼论东亚陆缘拼贴带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0 引言作为29届地质大会的必要准备,日本地学界在Episodes第三期(1991)专辑介绍了日本地球科学各领域的最新进展。文章皆出自各学科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之手,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本文综合其若干内容并结合29届国际地质大会的有关文献和近期发表的最新资料,讨论日本列岛的地体构造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