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沉积记录中的古气候周期及其在高频层序形成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认为,构造升降、气候所控制的湖平面变化以及沉积物的供给对陆相湖盆层序发育的范围、厚度、演化阶段及层序边界的形成起着主要控制作用,而对于同一湖盆演化的不同阶段,则是不同因素对各级层序的形成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某一时期,构造因素决定着较大级别层序边界的形成;而在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期,基于天文旋回的气候周期是高频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对气候周期的深入分析一直较薄弱.加强气候因素的研究,从而更精确地解析高频层序的成因,进行高频层序的划分、对比,预测优质储层和烃源岩的特征及分布是今后能源和盆地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工作重心.另外,随着"天文年代表"概念的提出,天文轨道旋回的方法已成为确定地层年代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3.
根据云南中甸纳帕海ZD981钻孔上部0~6.37 m沉积物中硅藻的丰度、分异度和组合特征,并结合已有的孢粉、粒度分析、磁化率等资料,将16 000 a以来中甸地区古气候、古环境的演化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①气候冷湿,水体较深;②气候偏干,水体变浅;③水位有所回升,但波动剧烈;④湿度增大,水位不断上升;⑤气候再度逐渐转干至现代气候,湖水近于干涸;通过对全新世以来纳帕海的硅藻记录和新疆、青海等地的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探讨了不同地区对东亚季风强弱变化的不同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凹陷中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决定于有利的古气候和古湖盆环境,并受控于断陷期快速沉降的构造背景。着重论述了古气候条件对烃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根据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典型钻井样品中的孢粉、藻类等古生物资料,并结合岩相特征,对该地区古近纪各时期的古气候、古环境特征进行了恢复,本区古近纪共存在4个气候湿热、古湖盆水体发育的时期。另外通过与烃源岩发育特征的对比,发现各湿热的古气候时期均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情况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说明温暖、湿润的古气候条件对烃源岩的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最后对气候影响烃源岩形成和保存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刘占红  陈荣  宋成兵  李思田 《地球科学》2012,37(5):1051-1065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形成于盆地演化相对稳定期的陆表海陆棚环境, 由多层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及膏岩相互叠置而成, 是重要的成藏组合之一.根据古生物研究及地层对比, 卡拉沙依组在国际地层表上对应于维宪阶和谢尔普霍夫阶, 时限约为±27 Ma.目前卡拉沙依组层序地层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尚较薄弱, 由于内部难于识别出明显的古间断面, 有的研究将其划分为3~4个三级层序, 这与其所跨越的地质时限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通过频谱分析和小波分析等处理方法对卡拉沙依组的自然伽马、自然电位等测井曲线进行了旋回地层学研究, 同时结合岩心观察及基准面分析, 对塔中及邻近区域的麦6井、中1井、中17井及顺6井的卡拉沙依组地层分别划分出了9~11个层序地层单元, 每个层序的延续时限约为2.40 Ma, 对应于地球轨道3个参数组合形成的天文周期.这在实现精细划分了三级层序的同时,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处三级层序成因于天文气候因素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第三系十分发育,植物化石丰富,这就使得用植硅石研究第三纪地层成为可能;另外植硅石能在一些哑地层或缺少生物标志的黄土或沙滩中大量保存下来;而且植硅石记录与孢粉记录相比,代表了更小范围的植被特点,对于恢复彩色沙林古气候、古环境的变迁更具指导意义。本研究的所有植硅石样品皆采自云南陆良彩色沙林内。彩色沙林位于云南高原东部,陆良断陷盆地的南端,成景岩石属于上第三系下新统茨营组。岩性为粗-细粒砂,局部有薄层泥。茨营组分上下两段呈不整合覆盖在元古界牛头山组长石石英砂岩之上。采样剖面91.7m,共采集植硅石样品18个,各取样约30g。样品处理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表层系统开放研究实验室完成,方法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