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0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以西非、西澳三个不同气候和地貌环境的红土型金矿床为例,阐述了微粒金在红土风化壳中的分布、组成、形态及其在红土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3.
4.
奇波格莫矿区是一重要黄金产区,迄今为止生产了1050吨黄金,平均品位1.85克/吨。与用变化组分划分脉型矿床的一般趋势相比,本文论述了在金矿化类型地区中,区域岩性和构造演化的重要影响。同火山期矿化包括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和浸染状矿化,以及后期的低温热液矿化,后者也与演变的火山地形和同火山侵入体有关。典型太古代脉金矿床和后期不明成因的Cu-Au矿床的侵位与同变形时期(基诺拉)一致。东西向剪切带和北东向断层系之间的空间关系说明了金矿化期间形成附加扩容现象的可能机制。基诺拉晚期至后期的剪切系控制了层状侵入体内金矿化晚期主要阶段的侵位。  相似文献   
5.
6.
为了推动欧洲的找金热潮,在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和法国技术调查部的资助下,“1989年欧洲金矿会议”于1989年5月23至25日在法国图卢兹市的Paul Sabatier大学内召开。会议由法国Paul Sabatier大学、英国Southampton大学以及法国地质调查所联合主办。来自49个国家的近六百名地质学家和勘探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7.
8.
焦家金矿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讨论了混合岩化热液金矿床中金的活化转移过程,将金的活化转移划分为初始期、主期和后期三个重要阶段。在金的主活化阶段中,主要表现为体活化和面活化两种形式。对金的活化作用类型、活化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结果表明,矿体与构造的关系极为密切,断裂、裂隙和隐爆角砾岩简是矿床中的主要容矿构造,它们对矿体的分布、类型和矿化富集程度等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论文在对矿床中两种不同成因角砾特征、分布状态待方面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矿床内存在着隐爆角砾岩筒,它呈“上封下悬”的柱状形态,对Ⅰ号矿体中的富矿段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这种容矿构造类型在胶东金矿中的首次提出,无疑对胶东地区金矿床的构造研究和寻找新构造类型的矿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论文运用了爆破动力学原理,对形成隐爆角砾岩筒的能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