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208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最新发布的CALIPSO产品,构建了2007-2017年中国沙尘气溶胶的三维分布,并结合HYSPLIT-4模式和再分析数据,探讨了沙尘的三维输送过程。结果表明:中国的沙尘排放源区主要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尘气溶胶出现频率分别为60%和35%。塔克拉玛干沙漠排放的沙尘主要(50%~70%)停留在源地0~6 000 m高度,少部分向东输送至甘肃和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排放的沙尘则主要向东输送。中国沙尘排放量在春季最大,向东输送最强;夏季,东亚夏季风限制了沙尘向东输送;秋季,沙尘排放减弱,输送强度和夏季相当;沙尘排放量在冬季最小,输送最弱。夏季,沙尘在输送过程中可被抬升至高度5 000 m以上,春季次之,秋、冬季的沙尘主要在低层大气输送。沙尘在向东输送的过程中被抬升并和当地人为污染物混合变为污染性沙尘,华北地区污染性沙尘出现频率高达30%;输送到海洋的沙尘也会与洋面上(0~3 000 m高度)的海盐气溶胶混合,出现频率约为10%。  相似文献   
2.
基于雷达海冰图像互相关的冰漂流场测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渤海和黄海北部在每年冬季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冰情,它直接影响结冰海区的石油平台、船舶以及港口等设施的正常作业,对海冰的观测与预报随着上述海区的开发利用越发显得重要,利用航海雷达连续准确地跟踪海冰漂移运动轨迹,是当今观测、调查、研究冰漂流移动规律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国的科研人员利用雷达成像技术对渤海的冰情进行了长期的雷达海冰观测、研究,在由雷达海冰图像对海冰的物理特征的识别、分类以及冰漂流场测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1-4]。  相似文献   
3.
报道1989~1990年山东省30多个大中型代表水库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种类频级、优势类群。主要种和生物量;统计分析掠食性与植食性浮游动物生物量,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及浮游动物与代表水库营养状态指标的总磷,透明度和深度的关系。提出浮游动物个体越小,其生物量与水库营养水平关系越密切。  相似文献   
4.
研究水的声吸收所引起的光声脉冲幅度的变化。脉冲声波由激光通过光击穿机制产生。文中给出了光声脉冲峰值声压与传播距离和声吸收系数之间的理论关系式。实验测量结果和理论曲线所描述的变化规律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对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近岸水域进行水质及生态调查,结果显示,深圳湾潮汐对红树林中微型生物生态及湿地污染状况产生了最为直接的影响;藻类在红树林中具有较好的水质污染指示作用,其生态功能大于纤毛虫、轮虫等微型生态类群;微型生物可通过食物链对污染物起放大和传递作用,传递途径在水体中以藻→纤毛虫为主,底质中以藻→底栖动物幼虫为主。  相似文献   
6.
利用FY-1C连续两年的遥感资料,以敦煌辐射校正场为分析区,系统分析了FY-1C可见光、近红外通道的衰减特征,开展了通道衰减订正试验。分析结果表明,FY-1C除可见光通道1衰减强烈外,其它各可见光、近红外通道衰减性能稳定。利用统计分析法,可以建立定标系数衰减订正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订正后的定标系数与2000年辐射校正场外定标实验结果一致性很好。更新后的定标系数可以有效克服通道衰减带来的通道反射率测值误差,提高FY-1C可见光、近红外通道遥感资料定量应用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新疆东天山斑岩型铜矿带及其大地构造格局   总被引:74,自引:6,他引:7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哈密南部发现的土屋、延东大型斑岩铜(钼)矿床,构成了东天山斑岩铜矿带。其中成矿的斜长花岗斑岩同位素年龄为369~356 Ma(Rb-Sr等时线法和单颗粒锆石U-Pb法),辉钼矿的同位素年龄为320 Ma(Re-Os等时线法),蚀变岩的同位素年龄为341~310Ma,含矿围岩由粗面质玄武岩到粗安岩,可能属于泥盆纪(416Ma,Sm-Nd法;>356 Ma、390 Ma、440 Ma,单颗粒锆石U-Pb法)。矿床成因归属为岛弧火山—深成作用产物。斑岩铜矿带的南部为著名的康古尔塔格金矿带,再往南为星星峡银矿带。这些造山带矿床组合由北而南构成斑岩型铜(钽)矿带→韧性剪切带型和浅成热液型金矿带→浅成热液型(构造蚀变带型)钼矿带,显示了构造岩浆是由北而南下插的,岩浆侵位时间北老南新,花岗质岩浆源区的部分熔融深度由北而南加深。反映壳幔演化的东天山构造岩浆作用从370 Ma到240 Ma、从北部的哈尔里克和康古尔塔格到南部的中天山,似乎存在一个连续的花岗质岩浆演化带,丝毫看不到深部作用过程由于古生代东天山数度拉张沦为海槽而被中断的迹象。基于以上主要证据,本文综合讨论了东天山斑岩型铜矿、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和构造蚀变带型银矿的形成机制及其大地构造格局,建立了东天山造山带的成矿模型,为今后找矿开辟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陈书让 《陕西地质》2003,21(2):70-76
通过选取描述油气化探综合异常的各种特征参量,借助模糊数学工具,利用最优聚类中心所具有的代表特征,建立分级指标,对油气化探综合进行分级评价。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化探综合异常的评价实例结果表明,利用油气化探综合异常各种特征参量进行动态聚类分级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近50年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吉林省1951~2000年21个气象站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等资料对吉林省近50a和近10a的气候变化特征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站11月份地面日最高有半数挑自14时0cm记录,但将两者的读数值相比较,一般相差0.5℃,最大可达1.2℃。考虑到本站此期地面日最高值出现时间与14时观测时间相近,以为是温度表性能原因。谁知12月6日以后,其差值逐日增大,最大差到4.2℃。虽查不出温度表性能有明显异常,但我们还是急忙将最高表更换了。可换上后的新表读数差值仍很大。在升温过程中仔细观察,0cm与最低表酒精柱的示值上升同步,就是最高表的上升缓慢,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差距越大。及时与市局业务科联系,在确保不影响最高值测得的前提下,我们将最高表重新安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