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网络技术,结合地质工作实践经验,初步设想了河南省地热资源安全保障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结构、开发策略、技术路线,并对信息系统主要内容及各功能子系统进行了初步设计,是空间数据库、GIS技术与地热水资源数学模型有机结合与统一探索,是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地质基础资料公益性服务范围,加快地质基础资料向社会生产力转化的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华北平原(河南)地下水资源管理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继朝  兰自亭 《地下水》2005,27(6):440-442,463
本文在分析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利弊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从技术、管理、知识普及三方面探索合理开发利用的方案,以期达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将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引入到地下水含水量预测工作,以华北平原和河套平原为试验场,以若干已知钻孔为验证,采用激电和电阻率测深等地面物探方法获取视电阻率ρS、视极化率ηS、半衰时Th、衰减度D和偏离度σ等参数为输入神经元对单孔单位涌水量建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同时,为消除不同地区矿化度的影响,通过实验对比引入综合参数T",改良了输入神经元的配比。最终建立以半衰时Th、衰减度D、偏离度σ和综合参数T"为输入神经元的含水量预测模型,进一步提高了预测精度。通过检验,发现所建立的模型对平原地区进行含水量的定量预测有着较好的效果,为含水量预测工作研究与发展带来了新理念、打开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灾害成因及次生灾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洪伟  夏凡  刘继朝 《地下水》2012,(2):174-176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震区范围长240 km、宽30 km,等震线分布形态总体呈长椭圆形,长轴为北东向,震中烈度约为10°,深度为12~19 km,为浅源地震。震区涉及绵阳市北川、德阳、汶川、成都、都江堰、广元、重庆以及甘肃、云南、陕西、河南等地区。除了吉林、黑龙江和新疆地区外,全国都有震感。大多数建筑物受损,在北川、汶川等多处地区出现次生灾害。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也称北川-映秀断裂带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豫北平原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重要的自然环境要素,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条件,是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的核心.本文论述了豫北平原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的必要性及其理论基础;分析了利用地下水库蓄洪的可行性和技术思路,探讨了可能产生的生态系统平衡、调水随机性及泥砂问题;提出了豫北平原联合调度科学利用水资源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6.
传统方法在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的过程中通常面临着不均匀系数C难以确定、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较为依赖等困难。通过分析和概括内分泌系统独特的信息处理功能,构建了人工内分泌网络模型。在详细介绍模型算法和计算步骤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华北平原滹沱河冲洪积扇前缘,根据孔隙度及粒度分布特征对含水层渗透系数进行预测,并与传统的经验公式Beyer法和Slichter法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Beyer法的预测精度最低,其相对误差主要集中于0.078~1.342;Slichter法的预测精度有所提高,但对于渗透系数极端值的预测仍存在较大误差,相对误差主要集中于0.046~0.643;人工内分泌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其相对误差主要集中于0.006~0.420。与传统经验公式相比,人工内分泌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良好的通用性,且能够直接计算出含水层的垂向渗透系数,无需后期的数据验证。  相似文献   
7.
刘继朝  兰自亭 《地下水》2005,27(6):440-442,463
本文在分析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利弊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从技术、管理、知识普及三方面探索合理开发利用的方案,以期达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刘继朝  杨齐青  李永刚 《地下水》2005,27(4):296-298
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空间信息系统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及水资源评价技术,结合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实际工作进行设计和开发,实用性强、功能较全面、集成度高,实现了空间数据库、GIS技术与地下水资源数学模型的有机结合与统一,为实现地下水环境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传统模型主要侧重于通过含水层的某一单一属性来定性或半定量化表征其非均质性,无法对含水层综合非均质性进行定量描述。引入非均质综合指数(HSI)这一概念来定量化表征含水层多个属性的综合非均质性。其具体的计算过程主要包括以下3个步骤:利用Markov原理建立含水层沉积微相分布模型;通过相控建模原理,利用改进的序贯模拟法建立含水层属性参数分布模型;通过熵权法计算出上述各个含水层属性模型的权值系数,并根据此系数对模型进行叠加,从而求得含水层非均质综合指数。将该方法应用于华北平原栾城地区,对该区的冲洪积扇含水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沿滹沱河冲洪积扇半径方向的沉积微相变化平缓、含水层参数连续性较好,故其非均质性较弱,HSI为0.74~0.95;冲积扇相互叠加区域沉积微相变化剧烈,属性参数具有较强的空间变异性,故其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HSI为0.38~0.65,这表明在该研究区内沉积环境对含水层非均质性起着控制作用。非均质综合指数能够在考虑多项含水层属性的基础上,定量化表征含水层的综合非均质性及各属性对综合非均质性的影响,并为后续的污染物运移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地下水污染评估方法需检测多项地下水化学变量,成本较高且无法考虑水质指标区间量值的影响。为此,笔者利用可变模糊理论对地下水污染进行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粗糙集理论挖掘关键变量,并利用生成的最小决策规则库对样品点的污染综合指数进行预测。将该方法应用于洛阳盆地,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As、Hg、Se、I、NH3-N对研究区地下水污染分类起控制作用。通过与实测的13种化学变量所计算的地下水污染综合指数相比,测试数据中7组样品的相对误差为0.104 0~0.172 5;剩余15组样品的相对误差为0.001 5~0.093 7,基本满足地下水污染评估的要求。可变模糊集与模糊粗糙集理论能够通过较少的化学变量对污染综合指数进行预测,从而降低地下水污染评估成本,为后续的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