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伊通地堑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运移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伊通地堑大部分地区只发现油藏,天然气藏发现较少,借助最新分析资料,同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该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运移效应进行了分析,以明确天然气的成因和运移方向,研究表明,伊通地堑的天然气主要为原油伴生气,重烃含量高,除莫里青地区的伊23井和伊14井双阳组一段和伊21井永吉组二段为干气外,其他地区天然气均为湿气。伊通地堑天然气并非典型的油型气,也不是典型的煤型气,而是与其特定的母质类型有关。莫里青地区的天然气主要与凹陷深部的烃源岩亲缘关系密切。向东南方向,天然气发生明显的运移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泉头组—嫩江组层序地层分析揭示,青二段顶至青三段底及嫩一、二段为湖域范围最广的两个时期,分别与两个二级旋回的凝缩段(CS1、CS2)相当,也是松辽盆地南部两套区域性烃源岩和区域性盖层发育的时期。这两套区域性盖层将泉三、四段至嫩江组油层自然地划分为上、中、下3套有成因联系的油气成藏组合:泉三、四段至青一、二段为下部成藏组合,青三段至姚家组为中部成藏组合,嫩江组为上部成藏组合,同一成藏组合具共同的区域性盖层。同传统年代划分方案相比,新的划分方案以层序地层学为基础,以成藏控制因素——区域性盖层为划分依据,这对松辽盆地南部油气藏的进一步勘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