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318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132篇
地球物理   190篇
地质学   718篇
海洋学   278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秦岭温泉花岗岩体岩石学特征及岩浆混合标志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温泉花岗岩体由酸性端元的寄主岩石和暗色微细粒镁铁质包体群及基性岩墙群组成。无岩浆混合作用或岩浆混合作用较弱区段,寄主岩石以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为主.显示正常的花岗岩结构构造岩浆混合作用强烈区段。岩石的异常结构构造十分发育.矿物之间自形程度差异显著.常见包晶反应、包含结构、交代边、熔蚀边、交代蚕食的港湾状结构构造及交代缝合线、矿物镶边、斜长石异常环带和矿物残留等,多见指示岩浆混合的标志性矿物针状磷灰石。暗色微粒包体中多见寄主二长花岗岩中的捕掳晶。包体的形态、结构构造以及与寄主岩石强烈地成分交换等均是岩浆混合作用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3.
随着河南区域化探扫面工作的结束,异常评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近年来,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异常评价程序及方法上作了一些探索,下面以桐柏县固庙—新集1:20万金银异常评价方法及效果为例,重点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4.
5.
区内火山活动早期为火山爆发成岩;晚期演化为岩浆侵入或隐爆两种成岩方式。矿主要受控于潜火山岩带、放射状断裂破碎带中。成矿是在晚期岩浆活动过程中,所携带的含矿介质叠加和热液作用活化了围岩中有用矿质迁移聚集而成,成矿作用与火山作用有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7.
详细介绍了SD7535型水平定向钻机的技术特点、性能参数、结构原理、钻机机、电、液一体,工程实践证明该机自控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操作轻便灵活,作业效率高.  相似文献   
8.
对海洋湍流速度脉动的一维概率密度作了测量,并把测量结果与高 斯分布进行了比较。比较的结果表明,一个接近于高斯分布而另一个却差别较 大。计算到直至五阶湍流相关函数并与网格湍流进行了比较,结果都表明小时 间间隔中测量结果与网格湍流的结果近似一致,而大时间间隔中却相差很大。 以上结论说明了较长的测量时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南海东北部海区的溶解有机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命元素之一。近年来,海洋学家们对海水中溶解有机质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很大的注意。海水中总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是海洋内部的生物学过程,包括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浮游植物的直接分解,死细胞的溶解和部分矿化、海洋沉积物的再悬浮作用和河流以及大气将陆源有机质搬入海洋等。这些溶解有机物很快被异氧生物(主要是微生物)所利用,可能也有不到10%的溶解有机质变成大分子量的络合物混进难溶的残质中沉到海底。目前,一般采用有机碳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南海表层流场的卫星跟踪浮标观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运用卫星跟踪漂移浮标资料分析南海表层海流 ,研究了有关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结果表明 ,秋、冬季入侵南海的黑潮水有一小部分沿台湾南岸折回黑潮主干 ,并有时在台湾西南外海形成反气旋涡旋 ,其余大部分黑潮水西行进入南海内部。吕宋岛西部沿岸流始于 1 3°N以南 ,沿菲律宾西海岸北上抵达吕宋岛西北角 ,与黑潮水混合后西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