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福建宁化溪源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业勇 《福建地质》2004,23(4):169-177
位于闽西北的溪源锌矿床产在中变质的中-上元古界黄潭组中段第二层和第四层中,呈层状,沿走向、倾向变化较稳定。矿层与围岩存在着过渡的关系。矿区内中-上元古界黄潭组至少经历了两期叠加的褶皱构造变形,早期为紧闭等斜向形,构成矿区的主体构造,总体为近东西向,向南西倾伏;晚期为直立褶皱,褶皱轴主要为北东—北北西向。矿区的断裂和岩脉均形成于成矿后,对含矿层位起破坏作用。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一变质型,属于同生型层控矿床。中-上元古界黄潭组中段含矿层位的透辉石岩等钙镁质岩是锌矿矿源层。区域变质产生的热液交代矿源层及其围岩,造成矿质分配、富集成矿。后期岩浆热液的改造叠加了铍矿化,并导致锌矿的再次富集,但仅限于局部,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
闽西北中-高温多金属矿脉集中分布在燕山早期似斑状花岗侵入体的接触带及其附近,属于张裂成因,总体上具有高倾角和NE-NEE向走向。矿脉是含矿热液与地应力共同作用于岩石的产物,很可能形成在相对稳定的构造阶段中,与NW-NNW向构造挤压变形后的应力松驰或区域性抬升剥蚀产生的卸荷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