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往的研究多是从宏观层面建立孔隙压缩敏感性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缺乏砂岩不同尺度孔隙结构改变对渗透率演化规律的认识。从细观孔隙层面来看,不同尺度孔隙在应力作用下闭合程度差异明显,考虑不同尺度下孔隙压缩敏感性对准确预测渗透率演化至关重要。因此,利用多场耦合核磁共振试验平台开展了砂岩渗流-应力耦合试验,获得了不同应力作用下砂岩渗透率以及孔径分布曲线的变化规律,将孔径分成大孔(>1μm)、中孔(0.1~lμm)、小孔(<0.1μm)3类,计算了砂岩不同尺度孔隙压缩系数及其转化因子,提出了考虑不同尺度孔隙压缩敏感性的砂岩渗透率计算公式。结果发现:砂岩不同尺度孔隙的压缩性差异明显,大尺度孔隙的压缩敏感性更强;考虑不同尺度孔隙压缩敏感性的渗透率公式与试验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双碳”减排的背景下,砂岩咸水层是最具潜力的二氧化碳封存介质,其孔隙结构特征决定了流体的运移及封存效率,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分形维数常用于定量表征砂岩孔隙结构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规律,但以往对砂岩孔隙迂曲度分形特征进行研究时,多依赖于孔隙率、平均孔隙半径、平均迂曲度等特征值计算分形维数,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岩石孔隙排列分布及孔隙连接的非均质性。文章将砂岩孔隙结构概化为具有迂曲度的毛细管,首先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获取岩石片层图像,以盒维数法获得孔径分布分形维数;随后以孔径分布分形维数为目标值,结合不同迂曲度下的毛细管数量与孔径的分形标量关系,迭代计算迂曲度分形维数。与传统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相比,该研究确定的迂曲度分形维数更能体现岩石内部不同孔隙排列方式引起的迂曲度差异。  相似文献   
3.
大气-海洋含氧量的演化对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折期的后生动物大爆发事件具有重要影响.为探讨寒武纪纽芬兰世中国南方海洋氧化还原性质的演化及其初级生产力、海水硫酸盐浓度等演化驱动因素, 分析了李家沱剖面纽芬兰世留茶坡组和小烟溪组微量元素、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同位素、总硫含量、黄铁矿硫同位素等.该剖面沉积于斜坡-盆地环境且出露齐全.该剖面上V/Sc、Th/U及Mo、U、V、Ni、Cu等元素的富集系数呈现出5个变化旋回, 其中留茶坡组中上部和小烟溪组中部各存在一氧化环境段, 其余层段处于缺氧环境, 而Re/Mo则显示仅在小烟溪组中部水体出现过短暂的氧化环境和含有游离H2S的硫化环境, 其余层段处于没有游离H2S的缺氧非硫化环境.Ba、Ni、Cu、Zn、Cd等微量元素的富集系数及TOC表明: 留茶坡组的有机质沉降量和埋藏量都明显小于上覆小烟溪组; 而在小烟溪组中, 其中部有机质的沉降量和埋藏量最低, 下部最高, 上部次之.TOC/TS、TS以及黄铁矿硫同位素的垂向演化趋势等都显示李家沱剖面纽芬兰世大都处于低海水硫酸盐浓度环境.低海水硫酸盐浓度是造成李家沱剖面纽芬兰世缺氧水体未富集游离H2S的主要原因.大气含氧量的升高是导致李家沱剖面小烟溪组中部出现短暂氧化环境以及近硫化环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华南渣拉沟剖面纽芬兰世沉积水体氧化还原状态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雷  蔡春芳  贺训云  姜磊  袁余洋  于雷 《地质学报》2015,89(6):1120-1133
为研究纽芬兰世斜坡一盆地环境背景下的水下隆起的沉积水体氧化还原性质的垂向演化,本文选取黔东南渣拉沟剖面,进行总有机碳含量(TOC)、铁组分、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_(py))、干酪根的碳和硫同位素(δ~(13)C_(kero)、δ~(34)S_(kero))等方面的分析。本文依据硅质岩、磷块岩、多金属硫化物层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等对比标志,对渣拉沟剖面进行地层对比,认为:渣拉沟剖面本文分析层段大体与滇东纽芬兰世石岩头组的中下部相对应。铁组分和TOC/S_(py)显示渣拉沟剖面老堡组硅质岩段处于缺氧非硫化环境,其上覆的渣拉沟组分析层段以硫化环境为主,其间间断性的发育缺氧非硫化环境,并最终回复到缺氧非硫化环境。δ~(34)S_(py)与δ~(34)S_(kero)在老堡组的缺氧非硫化环境都较渣拉沟组中的硫化环境重,可能与前者的细菌硫酸盐还原反应主要发育在相对封闭的孔隙系统,后者的细菌硫酸盐还原反应主要发育在相对开放的沉积水体有关。  相似文献   
5.
贵州渣拉沟剖面下寒武统黑色硅质岩微量元素富集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向雷  蔡春芳  贺训云  姜磊 《岩石学报》2012,28(3):971-980
华南早寒武世发育了一套富有机质黑色硅质岩,其成因尚有较大争议。选择贵州省三都县渣拉沟剖面早寒武世牛蹄塘组底部硅质岩段进行研究,发现该硅质岩具有微量元素富集的特征。其可能的原因包括,静海环境、上升流和热液活动。Ce/Ce*比值显示硅质岩沉积时水体为次氧化条件,不支持静海环境;而Ba、Zn、Cu、Ni、Cd、P与有机碳含量不存在相关关系,也不支持上升流为微量元素富集的主要原因。Al-Fe-Mn三角图、Al2O3/(Fe2O3+Al2O3)、REY配分模式等指标则表明存在热液活动。上述认识与现代上升流、静海环境的微量元素富集系数对比结果相吻合。与华南地区早寒武世初期不同沉积环境硅质岩对比,发现:深海环境并不富集Ba、Zn、Cu、Ni等氧化还原敏感元素,而沿着斜坡相带同沉积断层分布的热液活动,更有可能造成这些微量元素的富集。  相似文献   
6.
黔南坳陷油苗来源:碳、硫同位素及生物标志物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黔南坳陷不同层位油苗来源,在广泛采集不同层位烃源岩、油苗样品的基础上,采用GC、GC-MS及GC-IRMS等方法对其碳、硫同位素及生物标志物特征进行系统分析,进而开展了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油苗的δ13C值为-33.04‰~-31.63‰,平均-32.26‰(n=18);δ34S值为+16.06‰~+23.06‰,平均+18.99‰(n=4);油苗遭受不同程度生物降解,常规甾、萜烷面貌特征差异较大,但普遍含有较丰富的三环萜烷、伽玛蜡烷、三芳甾烷、芳基类异戊二烯烃、惹烯和硫芴;C25三环萜烷/C24四环萜烷值、二苯并噻吩/菲与Pr/Ph相关图表明油苗为典型海相原油;Ts/(Ts +Tm)、C29甾烷20S/(20S+ 20R)及甲基菲指数等均表明油苗为成熟-高熟原油.研究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泥岩干酪根δ13C值为-35.79‰~-29.88‰,平均-32.85‰(n=35),与油苗相关性良好,而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烃源岩δ13C值显著偏重,均大于-29‰;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泥岩干酪根δ34S值为+ 14.78‰~+ 17.60‰,平均+16.32‰(n=4),与油苗具有很好的可比性,而下、中泥盆统黑色泥岩干酪根δ34S值分别为-9.10‰~-6.78‰和+0.63‰~ +7.93‰,二叠系煤系地层有机质δ34S值为-7.40‰~+4.00‰,均显著偏轻.此外,下寒武统黑色泥岩普遍含有较丰富的伽玛蜡烷、三芳甾烷、芳基类异戊二烯烃和惹烯,三芴系列中硫芴含量极高,其它几套黑色泥岩则不合或贫含三芳甾烷和惹烯,伽玛蜡烷和硫芴含量亦较低.综合认为油苗具相同来源,且均与研究区下寒武统黑色泥岩具有较好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储层硫化物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后期受到了大气淡水和深部热卤水的成岩改造作用。这些储层天然气中含有高达8.3%H2S气体,裂缝与孔洞充填方解石流体包裹体中气相组分含有高达11%的H2S。这些方解石的均一化温度以110.2~198.9℃为主,而且,H2S气体、原油和黄铁矿集合体δ34S值主要介于18‰~22‰,这些特征显示,硫化物形成于相对高温条件下热化学硫酸盐还原-有机质氧化作用(TSR)。有机质被氧化的证据包括高温方解石具有轻δ13C特征(δ13C为-4.3‰~-8.3‰)以及现今地层水具有轻δ13CHCO3-值(-6.0‰~-13.8‰)。现今油气藏中TSR成因H2S浓度低于流体包裹体,应该与H2S沉淀为黄铁矿、合并入原油中而导致富硫原油产生有关。一些黄铁矿具有很轻的δ34S值,可轻达-26‰,为微生物硫酸盐还原成因,但是其分布比较局限。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量薄片、孔渗测定的分析认为鄂尔多斯西缘下古生界地层具有以下特征:下奥陶统桌子山组中下部存在大量的晶间孔,储层物性最好,如果有裂缝沟通,具有极高的储集能力;平凉组在部分地区为一套深水重力流沉积,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相当发育,具有较好储集能力。但总体来说岩石中孔隙欠发育,大多数地层薄片中无可见孔。  相似文献   
9.
选择四川攀枝花含矿辉长岩和不含矿玄武岩进行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含矿辉长岩属于过铝质钙碱性岩,富Ti;玄武岩属于偏铝质钙碱性岩,高Mg、低Ti。微量、稀土元素差别明显,含矿辉长岩稀土总量低,表现为Eu正异常、轻重稀土分馏一般;不含矿玄武岩稀土总量高,表现为Eu元素轻微的正异常、轻重稀土分馏明显。与原始地幔相比,玄武岩不相容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特别是Rb、Ba、Th、Nb、La、Ce、Sr等强不相容元素富集多达50~100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查明攀枝花含矿辉长岩与二滩玄武岩可能源于富集地幔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且在后期演化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混染了壳源物质。笔者认为,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壳源物质的混染和挥发性组分的保留,可能是侵入体能够形成钒钛磁铁矿床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科学合理采出的岩心或露头样品中所获得的微相标志,可提供古水深的线索。微相标志可以有效识别作为建立碳酸盐岩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基础的陆上暴露面、淹没不整合面、初次海泛面以及最大海泛面等层序界面,还可以识别和解释多种类型的准层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