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根据区域化探成果,对大兴安岭弧盆系的4个Ⅲ级构造单元及主要构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归纳总结了各构造单元的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划分了4个异常带。研究表明:地层、岩性及构造对元素的分布控制较为明显。通过对4个Ⅲ级构造单元含矿性的对比,发现呼玛弧后盆地成矿元素以Au、Zn及铁族元素为主;多宝山岛弧成矿元素以Au、Cu、Mo及铁族元素为主;嫩江—黑河构造混杂岩成矿元素以Au为主;剌尔滨河岩浆弧成矿元素以Au、Ag、W、Mo为主。  相似文献   
2.
一、岩石学及矿物学特征 本期侵入岩岩相变化较明显,其岩石学及矿物学特征分述如下: 中细粒石英闪长岩:分布于图幅西北部夹皮沟林场北一带,仅由一个岩体组成,即四号棚子岩体。岩体出露面积较小,岩相变化不显著,与本期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为渐变过渡关糸(相变),岩石为中细粒花岗结构,新鲜面为灰白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4.
黑龙江太平岭早侏罗世花岗岩成因及壳幔混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一带的太平岭是兴蒙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区广泛分布大量花岗岩。这些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介于179~204 Ma之间,表明形成于早侏罗世,而非以往认为的晚三叠世。岩体的岩性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其中普遍含有细粒闪长质包体,而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中偶见细粒闪长质包体。岩石学、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为壳幔岩浆混合成因。太平岭早侏罗世花岗岩具有比较均一的Sr、Nd、Pb同位素成分,εNd(t)值介于-3.2~+2.3之间,(87Sr/86Sr)i值主要集中在0.704~0.706之间,进一步表明岩石的源区与幔源物质有密切的联系。花岗岩显示火山弧花岗岩的特点,代表了以挤压为主的构造环境,表明岩石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对依兰地区黑龙江混杂岩中的变玄武岩、变枕状玄武岩及变堆晶辉长岩岩块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变玄武岩的锆石大量为捕获基底的锆石,其年龄范围大,从3172±24Ma到176±1Ma均有分布,其中具有基性岩典型的板状特征的锆石年龄为243±1Ma,代表了变玄武岩的原岩形成年龄;变枕状玄武岩及变堆晶辉长岩的年龄分别为251±1Ma和252±1Ma,分别代表各自原岩的形成年龄。本次锆石年龄的获得,证明晚二叠世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之间存在古洋盆,为研究黑龙江杂岩的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六九铜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成矿带中段,龙江铜、金、钼成矿亚带.为了探讨矿床的形成时代和研究该地区岩浆活动,本次对侵入矿体的英云闪长斑岩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22.96±0.93 Ma,由此可限定成矿时代上限,结合区域铜成矿规律,推测六九铜矿的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成矿背景是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闭合有关的造山—造山后环境.对区内出露的绢英岩进行锆石U-Pb定年,结果为303.7±1.6 Ma,代表其原岩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代为晚石炭世晚期,结合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表明研究区自华力西晚期以来存在多期次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