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研究中梁山矿区煤的孔隙性、吸附性特征,选取8组煤样分别进行煤镜质组反射率测试、压汞实验和高压等温吸附实验分析。研究表明:(1)大孔和微孔对煤总孔容的控制明显,过渡孔和中孔影响小,微孔对煤比表面积的贡献最大;(2)煤中孔隙以开放孔为主,并具有相当数量的半封闭孔,孔隙连通性总体较好;(3)在中低煤级阶段,一般煤的孔隙度、孔容和比表面积均随变质程度的增大而减小;(4)煤的最大吸附量与总孔容、总比表面积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在综合分析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各种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极强的非线性逼真能力,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强度预测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模型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完成了评价指标的优化,并利用遗传算法对BP网络初始权值和阈值的确定进行了优化。以重庆南桐矿区砚石台矿为例,对煤与瓦斯突出强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采用本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矿井实际突出状况一致,模型可靠,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勘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从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古生物特征、岩相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等方面对恩施州吴家坪煤系含煤地层沉积环境、聚煤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吴家坪煤系的垂向相序总体上是由海侵型退积序列组成的,沉积环境主要有障壁岛-潟湖潮坪和广海潮坪两种类型,分别形成区域内主采的三煤和五煤;受古构造、古地形、沉积环境的影响,富煤带总体上呈北西向展布,从南西至北东,分别形成利川西南-咸丰西南-来凤西南、鹤峰中北部-利川西北部齐岳山及建始东北部至巴东中部三个条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