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林伟  王印  刘飞  孟令通  冀文斌  卫巍  褚杨  宋超  吴钦颖 《地质学报》2022,96(10):3449-3467
蛇绿岩是恢复大洋演化最直接的证据,是识别板块汇聚边界的一级地质学标志。相比于蛇绿岩,蛇绿混杂岩的基质记录了更多关于大洋板块演化的信息。为了深入理解蛇绿混杂岩基质组成的构造内涵,我们选择了位于越南北部—中国滇东南地区的古特提斯哀牢山- Song Ma(马江)- Song Chay(斋江)缝合带开展研究。本文综合了前人有关该带蛇绿混杂岩基质碎屑锆石U- 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的结果,认为哀牢山- Song Ma- Song Chay蛇绿混杂岩基质具有强烈的横向不均一性,可以划分为M1、M2、M3和Song Chay 单元。其中,M1位于哀牢山- Song Ma蛇绿混杂岩中部,构成了哀牢山蛇绿混杂岩的主体,具有440 Ma和960 Ma的特征碎屑锆石年龄峰值,结合其Hf同位素特征,我们认为M1的物源为印支板块。M2位于哀牢山- Song Ma蛇绿混杂岩的NW部,显示出单一的260 Ma左右的碎屑锆石年龄峰值,结合其Hf同位素特征,我们认为M2主要来自于华南板块上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M3位于哀牢山- Song Ma蛇绿混杂岩的SE部,碎屑锆石年龄结果显示出250 Ma的主要峰值以及370 Ma和780 Ma的次要峰值,结合其Hf同位素特征,我们认为M3的主要物源为印支板块的弧岩浆岩,少量来自华南板块。Song Chay蛇绿混杂岩基质中的碎屑锆石主要是来自作为被动陆缘的华南板块,只有很少一部分来自上覆的印支板块。上述蛇绿混杂岩组成的横向不均一性,指示了洋盆关闭过程中物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基质中鲜明的俯冲板块(华南)被动陆缘的信息,使我们推断古特提斯东部在某一阶段或某一部位表现为有限洋盆,其对我们理解东古特提斯板块拼合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印支运动是二十世纪初法国地质学家根据越南北部晚三叠世大规模角度不整合所提出。越南北部的Song Chay构造带作为印支造山带概念的提出地,记录了大量经典的印支造山相关的信息,是理解印支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本文在课题组对Song Chay地区十多年研究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厘定了Song Chay构造带的几何空间格架、运动学特征及其演化过程。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表明,Song Chay构造带从SW向NE依次可以划分成:新生代的大象山单元、代表缝合带的Song Chay蛇绿混杂岩单元,以及越南东北部褶皱冲断系统。其中蛇绿混杂岩单元和褶皱冲断系统中发育NE-SW向矿物拉伸线理,并具有顶部向NE方向的剪切变形特征,指示了Song Chay洋壳向SW的俯冲以及向NE的逆冲过程。精确的年代学工作表明,Song Chay蛇绿混杂岩中斜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356.4±2.9Ma,表明至少在早石炭世Song Chay洋就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大洋地壳。褶皱冲断带内部的低温年代学数据约束了顶部向NE的剪切变形年龄在250~245Ma之间,表明为华南和印支板块碰撞时间。另外,Song Chay蛇绿混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