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相干体分析﹑应力场分析﹑P波各向异性分析,对四川盆地J地区龙马溪组优质页岩层段不同规模裂缝的优势发育带进行预测,对比分析表明,对于大型裂缝的预测,相干体分析相对较好;对于中小型裂缝的检测,采用P波各向异性技术的效果相对较好。龙马溪组页岩段底部在构造主体部位上主要发育中小型裂缝,是优质页岩储层的主要分布层段。JY1井区两口水平井的测试结果证实,对龙马溪组优质页岩段开展三维地震裂缝预测是可行的,预测结果可有效地指导该区的页岩气勘探。  相似文献   
2.
地震勘探资料对黔西南中部卡林型金矿赋存层位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东吴不整合面和广西不整合面显示良好。该地区卡林型金矿主要受冲断褶皱构造的控制。在地震剖面上,根据卡林型金矿在冲断褶皱构造中的位置,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类,即断层控制型金矿和断层伴生型金矿。在断层控制型金矿床中,断层 “上陡下缓”,为低角度逆冲断层,断层上盘常发育不对称背斜构造,断层向下在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大厂层”凝灰岩和东吴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间滑脱,金矿体产于低角度逆冲断层中,在浅部为脉状矿体,在深部渐变为缓斜穿层矿体。断层伴生型金矿床发育于由高角度断层引起的层间滑动带,呈似层状。印支晚期华南古特提斯洋的相继闭合是形成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主要冲断褶皱构造的主控因素。地震勘探资料揭示,黔西南中部还存在与已经发现卡林型金矿的冲断褶皱构造带类似的构造,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3.
周卓铸 《云南地质》1999,18(3):319-325
主要从理论上分析说明二维地震资料中速度分析在处理中的运用不足,指出地表低速带纵横向速度变化不均匀,岩性变化较大的地区如何正确运用速度分析以减少交点的相位时关 以提高复杂岩相横向变化地区的二维地震资料处理效果,提高时间剖面的处理质量,对第三纪盆地探区的资料处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卓铸 《云南地质》2000,19(4):406-415
通过对楚雄盆地石油地质及重、磁、电、地震等勘探方法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各种勘探方法在不同历史时期完成的地质任务,且有各自的特点和发现,指出各种勘探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提出针对适用于构造运动频繁、褶皱相对强烈、地表地质条件复杂的楚雄盆地的勘探方法,强调在该盆地的勘探方法综合分析研究上的重要性,对油气勘探突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