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查阅地震科技文献及对论文的编辑加工过程中发现,一些作者对于地震名称和相关震级的使用较为混乱,如地震名称及震级使用中的缩略不当、“一级到底”、震级范围划分不当、震级标度混用和历史地震震级表示不科学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文献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读性。基于此,参考DB/T 58—2014《地震名称确定规则》、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和GB 17740—2017《地震震级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地震名称的确定规则,以及震级标度的科学意义和使用规范。以期为编辑同仁和广大作者在编辑加工和论文撰写中提供借鉴,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从而提高地震中文文献的学术性和严谨性,为科技期刊内在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跟踪和总结工业活动诱发地震在国际上的研究进展,为我国工业活动诱发地震研究提供参考。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使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2000—2022年期间的293篇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利用Citespace软件,从发文量、国家、研究机构、文献关键词4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关于工业活动诱发地震的研究发文量从2014—2015年开始增长,之后保持平稳,2020年显著增加;美国论文产出数量最多、影响力最大,在该领域处于引领地位;中国论文数量排名第二,但国际合作中心性弱,其发文最多的机构为中国科学院;近年来研究热点区域都有页岩气开采活动,包括四川盆地和加拿大福克斯克里克。  相似文献   
3.
云南地震部门在地震科普和震后舆论宣传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与实践,这些工作在云南漾濞6.4级地震应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从地震科普和震后舆论宣传两个方面分析了其成功的做法,总结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并从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创作地域特色产品、创新科普传播渠道、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引导作用和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声波测井在碎屑岩沉积压实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部阿克库勒地区 5口钻井泥质岩的声波时差及相应的孔隙度、古地层压力研究 ,求得本区的平均压实方程。认为本区 310 0~ 350 0 m属于正常压实层 ,其下属于欠压实层段。初步分析各时代流体的封闭时间和主要目的层欠压实异常类型。结合地震勘探资料 ,提出低速异常带中的更低异常区是找油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若尔盖县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7、2009和2012年的5月和9月共6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基于栅格数据和综合评价模型,对若尔盖县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首先,从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因子出发,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表温度、坡度、坡向、土地利用、湿度指数6项生态因子作为评价指标;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计算出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同时,依据计算结果的大小把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划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最后,对若尔盖县的生态环境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2年若尔盖县生态环境质量良好,不同时相的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的均值均在60左右,同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有变好的趋势;不同季节的评价结果稍有差异,但是同一季节不同年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不同等级的区域相间分布,较差区域主要集中在植被覆盖较差的区域,西北部居多,中部零星分布。  相似文献   
6.
以12.5 m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基础,采用数字地貌分析方法提取了濑溪河流域的高程剖面和面积-高程积分(HI)等地貌参数,分析了2021年9月16日四川盆地东南部泸县MS6.0地震震中附近区域地貌与构造活动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震中西侧的螺观山和梯子崖背斜在震中的南北两端存在明显的缩短量差异;HI条带状低值区的展布方向与流域内构造的方向一致,HI高值区位于华蓥山两条断裂夹持的谷地,但在震中附近存在WNW向的HI低值带。综合分析认为,泸县地震震中附近应存在一走向为WNW的隐伏构造,它不仅调节了螺观山和梯子崖背斜在震中南北两端的缩短量差异,也使得HI值受其影响呈低值特征,该结果与震源机制解结果、等震线长轴走向以及余震空间展布的优势方向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2022年6月10日四川马尔康6.0级震群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位于强烈隆升的龙门山及其西缘高原腹地过渡地带,断裂构造复杂,水系发育,小震与中强地震活动频发。基于90 m×90 m空间分辨率的SRTM3数据,利用数字地貌分析方法提取了马尔康6.0级震群所在的脚木足河流域坡度、起伏度、面积-高程积分和河道陡峭指数等地貌参数,结合降水和岩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脚木足河流域坡度、起伏度、面积-高程积分和河道陡峭指数整体表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构造活动是导致区域地貌参数呈现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地貌参数高值主要分布于龙日坝断裂两侧,沿松岗断裂两侧展布,龙日坝断裂东侧是构造变形与差异性隆升强烈的龙门山地区;龙日坝断裂西侧是多条断裂交汇的构造复杂区,中强地震活跃,地貌破坏与重塑作用相对强烈,这可能是地貌参数高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形态,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都完全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驱动力和有效途径。本文将深度贫困地区民族村落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探索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构建深度贫困地区民族村落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论文以深度贫困地区峨边彝族自治县彝族村寨底底古村为研究案例,分析其2014–2021年8年时间里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最后遴选影响民族村落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与表征指标,探讨制约发展的主导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引导作用明显,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日益增强,后发增长空间大。作为少数民族贫困村,政府对于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对两者耦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耦合度,建议:政府做好顶层设计,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加快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巴颜喀拉块体内部构造变形特征,基于地震地质调查和新年代学方法研究了五道梁-长沙贡玛中段的最新活动性.地质地貌和探槽揭露的证据显示,五道梁-长沙贡玛断裂中段为全新世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也表明其作为巴颜喀拉块体内部的主干断裂之一,具有孕育和发生强震的构造条件.该断裂中段的最晚一次古地震事件发生在(4 409~4 225)a BP之后,距今可能超过千年;而且近两年来断裂中东段小震活动频繁,2020年4月1日发生了5.6级中强地震,其未来的地震危险性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对《四川地震》2011~2020年刊载论文的学科结构、基金论文、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和关键词等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并以图、表等方式进行展示,为期刊的组稿、约稿,以及如何发展提供参考.结论和建议:期刊载文内容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符合办刊宗旨;作者群覆盖范围广,核心作者主要来自四川省地震局,大多为初中级职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