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0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在实验区内设置不同类型的采样线,对GVG采样线的代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和乡村道路类型的采样线对区域代表性的精度在95%以上;国道为86.726%;省道为65.447%.对于不同的缓冲区,高速公路、省道和乡村道路类型采样线,以200m缓冲区的代表性最好.而国道则以800m缓冲区的代表性最好.对于不同的作物而言,无论何种类型的采样线或者缓冲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棉花的精度是最好的.最低的是省道采样线1000m缓冲区,精度是78.146%,最好的是国道采样线800m缓冲区,精度是99.974%.除省道外,其他精度都在94.8%以上.这说明GVG采样线所获得的成数对于区域主要作物的代表性是很好的.  相似文献   
2.
包气带中温度变化对水分分布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高180cm、宽50cm的砂槽中,做了温度对水分运移影响的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包气带一定深度以下,孔隙相对封闭,孔隙内液态水与气态水处于动态平衡,相对湿度接近或达到饱和状态。在此条件下,砂柱内温度场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导致孔隙系统内的水分发生蒸发或凝结。当包气带内温度场发生变化时,气态水在温度梯度作用下,向最低温度界面运移,蒸发或是凝结取决于最低温度界面的性质。在不发生聚集的开放性界面上出现蒸散,消耗包气带内水分。在聚集性封闭界面上则出现凝结,使包气带内水分增加。在温度场控制下,包气带中气态水凝结或蒸发是水分运移的另一重要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水分的分布状态,尤其在温差巨大的地区,这种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曹入文  周训  陈柄桦  李状 《地学前缘》2021,28(4):361-372
温泉的水化学和成因研究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四川巴塘县茶洛温泉的分布受茶洛—松多断层带的控制,沿北东—南西向的河流两岸出露,附近出露三叠系灰岩、砾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在温泉区出露有近20个泉眼,对其中10个泉眼进行采样测试。受出露点冷水混入的影响,东北部的两个泉眼温度为45~51 ℃,中西部地区的泉眼温度为77~89 ℃,部分为沸泉泉眼;各泉眼流量为0.01~1.8 L/s;pH值为6.1~8.1,矿化度为0.39~1.06 g/L,F-含量为15~22 mg/L,偏硅酸含量为69~356 mg/L。泉水主要阳离子为Na+、K+和Ca2+,主要阴离子为 CO 3 2 - HCO 3 -、Cl- SO 4 2 -,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氢氧同位素数据表明,研究区地下热水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高程约为4 400~4 800 m,补给区年均气温在-10 ℃左右。利用SiO2温标估算茶洛温泉热储层温度约为150~200 ℃,热水循环深度约为2 810~3 480 m。茶洛温泉为大气降水入渗后在地下深循环过程中被大地热流加热,再沿断层带在河谷涌出地表而形成的温泉。在河流西北岸分布有灰岩,地下水溶蚀形成空洞,来自浅处的冷水和来自深部的热水在空洞中混合并被加热至沸点,导致热水间歇性上升喷出地面,形成间歇喷泉。  相似文献   
4.
试用有限单元法评价深层地下卤水资源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训 《地质论评》1990,36(4):376-380
用有限单元法评价浅层地下水资源量,是人们十分熟悉的。但对深层地下卤水资源量的评价,尚无完善的方法。本文对某储卤构造深层储卤层进行概化,用有限单元法模拟卤水生产过程并作出预报,提供了相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周训 《地下水》2001,23(2):95-96
腐蚀和堵塞现象在地热井揭露深层地下热水后和开采热水过程中时有发生。本文依据热水水质分析资料、井下电视摄象和探测记录 ,对一个地热井的腐蚀性和堵塞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7.
利用地下水库强调蓄功能建设应急备用地下水源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君  李宇  周训 《地下水》2006,28(5):41-43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水资源形势及特点的分析,论述了在北京利用地下水库强调蓄功能建设应急备用地下水源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应急备用地下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调蓄条件的分析,对应急水源地的选址依据和规划建设指导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怀柔冲洪积扇两河一带,第四系含水层厚度大、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适合建设应急备用地下水源地.  相似文献   
8.
浅析开采条件下地下热水资源的演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地下热水的分布可以分为埋藏型(或盆地型)和出露型(或温泉型).埋藏型分布于沉积盆地深处,热储层规模大,有较大的储存资源,但补给资源极为有限或缺乏,开采地下热水主要是消耗储存资源,可导致热水系统水位持续下降.出露型多见于山区,地下热水以温泉的方式出露地表,其储存资源和补给资源均有限,在温泉附近开采热水可导致温泉流量减小直至干涸,热水系统水位、水温也会持续下降.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在温泉附近打成的自流孔可使地下热水资源量有所增加.温泉的自封闭作用可使其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云南云龙和兰坪地区温泉中游离二氧化碳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CO2气体伴随着温泉的出露而逸出,其中有一部分以溶解状态存在于泉水中。分析温泉水中CO2的含量特征,研究气体与围岩岩性、断层的关系,可以推断断层的活动性和CO2的来源。依据现场测试获得温泉中游离CO2的含量,分析云南云龙和兰坪地区部分温泉游离CO2的含量特征,发现该地区温泉水中游离CO2含量普遍较高,最高达到286.0 mg/L,并与p H呈负相关,与Eh、lg PCO2呈正相关。研究区温泉的出露受深大断裂的控制,CO2含量高还反映了断裂较强的活动性,此外,研究还发现出露在红层中的温泉游离CO2含量相对较高。研究区温泉中CO2的δ13C值主要分布在-8‰~0‰,表现出幔源特征。经计算泉水中CO2分压为10-2.19~10-0.57Bar,都大于大气的分压,但只有牛街温泉具备钙化沉积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四川盆地中部的L_1井为例,讨论深层卤水自喷钻井卤水产出特征、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和开采动态特征,并对钻井的测试资料进行分析,预测该钻井的卤水可采资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