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6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测绘学   192篇
大气科学   191篇
地球物理   244篇
地质学   762篇
海洋学   137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6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勘探领域中最近开始引人注意的新技术有层面X射线照相术(tomography)和图象识别法(Paltern Recognition)。它们都已在医疗部门等其它领域中见诸实用,现试用于地震勘探。这种技术目前虽尚处于初期阶段,但采取这种形式而获致成功的不乏实例。  相似文献   
2.
近江牡蛎作为重金属污染生物指示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陆超华 《台湾海峡》1994,13(1):14-20
对近江牡砺作为监测广东岸海域Cu,Zn,Cd,Pb污染的生物指示种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和评价,应用POLYDIV统计技术对采自广东沿岩海域14个站点的近江牡盛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江牡蛎受Cu,Zn,Cd污染的地理分布类型与广东沿海排放的工业废水的分布以及潮间带生物和表层沉积物的Cu,Zn,Cd含量分布相一致,因此,近江牡蛎可作为监测研究Cu,Zn,Cd污染的可靠生物指示种,但能  相似文献   
3.
4.
在东亚和东南亚第四系对比中,有关的几条界限,本文建议如后。采用Globorotalia truncatulinoides的初现位作为本区海相第四系的下界,其位置大致在古地磁Olduvai亚时的下界,时间约为距今1.9Ma。在南中国海、东海及沿岸地区,发现了以G.truncatulinoides的初现位为代表的一系列有意义的生物事件,如Pulleniatina finalis的初现位,Globigerinoides obliquus和Globoquadrina altispira的灭绝位,以及Globorotalia menardii和Pulleniatina obliquloculata壳体旋向的变化。此界限在东亚和东南亚也是相当稳定的。在陆相地层中,以泥河湾组为代表,狭义的泥河湾动物群(相当于晚维拉方动物群)所在地层的底界,其古地磁位置为Olduvai亚时的底界。以此作为陆相第四系的下界,与上述海相第四系底界一致。 以古地磁布容/松山界线作为中更新世和早更新世的界限,其年代为0.73MaB.P.。中国中更新世的标准地层周口店组,其底界恰为布容/松山的转换面,北京猿人的年代为0.60—0.23MaB.P.。在洛川黄土剖面上,布容/松山界线为古土壤S_7的底界。雷琼地区中更新统下部的北海组的底界也是布容/松山界线,所产的玻璃陨石的裂变径迹年龄为0.687—0.733MaB.P.。在黄海,布容/松山界线是第Ⅶ海侵层的顶界。通过岩石地层标志,以及动物群、古人  相似文献   
5.
6.
厦门岛东海岸的蚀退与防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智勇  蔡锋  和转  苏贤泽 《台湾海峡》2001,20(4):478-483
根据波浪输沙和地形对比,对厦门岛东部海岸的岸滩侵蚀动态及演变趋势进行探讨,并根据其海岸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1 前言自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机处理技术引入地震勘探领域,无论是地震资料的采集,还是资料的处理解释都日趋于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勘探精度和可靠程度。但这仅限于反射波法地震勘探。而对于折射波法发展较慢,尤其是在资料处理解释方面更是如此。对于浅层初至折射波法,由于数据量较少,其资料处理解释工作仍用人工来完成。本文根据这一情况,讨论在IBM-PC机上对浅层初至折射波地震资料进行自动解释并在绘图仪上绘制解释成果图件的实现原理与方法。并对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经与人工解释的成果资料对比,两者非常接近。因此,用微机对初至折射资料进行自动解释代替人工解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尼罗罗非鱼对不同颜色定置网片的反应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初步研究了尼罗罗非鱼对红、黄、绿、蓝、青灰色定置网片反应特性,并探讨了该鱼对青灰色网片的适应特性。结果表明:绿色网片对罗非鱼的阻拦作用最大,青灰色网片次之,红、黄色网片再次,蓝色网片最小。罗非鱼对青灰色网片具明显的适应现象,它们完成整个适应过程所需的实验重复次数约为7次。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岸风成沙ESR测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ESR测年的基本原理,并讨论风成沙Ge心测年的可行性、风成沙E'心的特征、测年误差及可靠性等问题。1992-1993年在渤、黄、东、南海沿岸采集的100余个风成沙样品ESR测年实验表明,绝大部分海岸风成沙的年龄为1-7万年。  相似文献   
10.
东海沿岸水域夏季沉积物中甲藻孢囊数量分布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1992年7-8月份东海区沿岸水域沉积物中甲藻孢囊数量分布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沉积物中甲藻孢囊数量变化在1.6-47.1个/g湿重。较高值分布在18、19、20号三个站,即在浙南与闽北沿岸交界水域。文中还探讨了甲藻孢囊分布和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