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犹他州圣胡安郡的蒙特朱玛谷(Montezuma Canyon),赋存于莫里森建造(Morrison Formation)的萨尔特·瓦什(Salt Wash)组中的铀-钒矿床具有带状分布,这种带状分布是由于扩散作用引起金属元素迁移的结果。同心圆带包括褐色非矿化核心、灰绿色矿化层和灰色非矿化外带。褐色带是铁染的多孔砂岩,常含大量的含碳物质。弯曲的矿化层由浸染砂岩的已氧化铀-钒矿物组成,它紧紧地包围着褐色带。灰色带内的岩石是由方解石紧密胶结的浅灰色砂岩,在这个带中常出现褐铁矿斑点。矿床最可能是在晚白垩纪或早三迭纪形成的。在那个时候,含矿砂岩埋藏在深处,并饱含封存水。在褐色带中有机物质的富集表明,在该带内曾经充满着含可溶性有机化合物(例如从有机物质分解出来的醇和醛)的还原溶液。另一方面,在灰色带中可能充满着含铀和钒的氧化溶液。在两种溶液相互接触的地方发生氧化还原作用,从而使低价铀和钒的矿物沉淀下来。矿层呈椭球形状,流动溶液没有任何出入口,这一切都说明,由于扩散作用,溶解的金属经过灰色带而沉淀在还原带的周围。现代风化作用和氧化作用使原来的低价矿物变成高价矿物,而矿石中的金属并没有显著的淋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