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载荷试验是目前世界各国用以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最主要方法,在地基处理效果检验中被广泛采用,然而载荷试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尺寸效应、费用高、工期长等。新兴的有限元等数值方法克服了以往耗时量大、操作复杂、精度不足等缺点,已逐渐成为岩土工程领域有效的实用计算方法。鉴于上述原因,尝试用增量加载有限元法对载荷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算例结果表明,只要强度参数与实际情况相符,载荷试验的结果可以通过有限元模拟获取。  相似文献   
2.
董诚  郑颖人  唐晓松 《岩土力学》2007,28(Z1):677-681
地下水渗流一直是基坑工程研究中的难点和热点。近年来,一些学者基于自己的研究成果分别提出了渗流条件下基坑水-土压力的计算方法(统称传统方法)。另外,岩土有限元软件PLAXIS则通过渗流-应变耦合来计算渗流条件下的水-土压力。结合工程算例,比较了当前基坑工程中传统水-土压力计算方法与PLAXIS程序的计算结果,发现由于部分计算假定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传统水-土压力计算方法存在一定误差;提出了传统水-土压力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并指出真实的水力条件下,PLAXIS程序考虑渗流-应变耦合得到的水-土压力计算结果是合理可信的。  相似文献   
3.
多排抗滑桩治理工程的有限元设计计算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行计算方法中,通常采用不平衡推力法等传统方法设计抗滑桩。尽管国内外岩土工程技术人员通过研究使传统算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对于多排抗滑桩治理工程的设计计算,传统方法更难胜任,而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则能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文中工程实例的设计计算可以看出,由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可以充分考虑桩—土之间的共同作用,可以得到推力与抗力的分布形式;可以分析不同桩长和桩位对治理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并进行治理方案的优化设计;可以得到作用在埋入式抗滑桩上的推力与抗力,因此能较好地进行抗滑桩治理工程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4.
辛建平  唐晓松  郑颖人  张冬 《岩土力学》2015,36(4):1050-1056
为了得到土质边坡中微型抗滑桩的破坏机制及边坡的破坏模式,通过3组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对单排与三排微型抗滑桩加固黏性土边坡进行了研究。在加载过程中进行了位移和桩体应变的测量,最后进行开挖观察桩体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三排微型桩具有良好的抗滑效果,其承载力较单排桩提高了51.5%,且允许滑体产生较大位移,有效延缓坡体垮塌,适用于应急抢修工程。边坡会在加桩位置向前产生弧形次生滑面,并与预设滑面贯通;对于三排桩,第3排桩前出现桩土脱空区,坡面产生纵向劈裂缝。桩体变形呈S形,发生弯曲变形引起张拉与压剪破坏,而不是岩质边坡中滑面处的受剪断裂破坏。桩身所受最大弯矩分布于滑面以上,对于三排桩,第1排所受弯矩最大,第3排其次,第2排最小。其研究结果对了解微型桩的抗滑和破坏机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深基坑土钉和预应力锚杆复合支护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董诚  郑颖人  陈新颖  唐晓松 《岩土力学》2009,30(12):3793-3796
土钉与预应力锚杆的复合支护方式是当前基坑工程中经常采用的支护方式。结合工程实例,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合理选择本构模型,对土钉和预应力锚杆复合支护方式和土钉墙两种支护方式的基坑边坡稳定系数和边坡变形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土钉和预应力锚杆的复合支护方式中,预应力锚杆的位置比较重要,通常锚杆的位置越靠近坡顶,则锚杆发挥的作用越大,效果越理想;土钉和预应力锚杆的复合支护方式与土钉支护相比,位移有所减小,但合理选择锚杆的数量和预应力值对最终效果有一定影响;基坑边坡的局部放坡有利于控制基坑坑口的最大水平位移。  相似文献   
6.
多排埋入式抗滑桩在武隆县政府滑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隆县政府滑坡规模巨大,滑坡体长280~340 m,滑坡体厚15~35 m,滑坡推力最大达9 000 kN/m,采用一排抗滑桩难以抵挡如此巨大的滑坡推力。设计采用了多排埋入式抗滑桩进行支挡,将桩的长度减小了约1/3,节省了工程投资。介绍了该滑坡采用埋入式抗滑桩的设计计算方法,重点介绍了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多排桩的推力及桩的长度设计与计算,供同行或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唐晓松  郑颖人  董诚 《岩土力学》2007,28(Z1):133-136
粗颗粒土的渗透规律十分复杂,由于现有的一些定量公式考虑的影响因素过于简单,因此,无法准确确定其渗透系数的大小。以三峡库区现场取得的粗颗粒土为原料,通过渗透试验得到不同级配下土体的渗透系数,并利用神经网络较强的非线性动态处理能力对渗透系数进行预估,从而考虑了不同的颗粒级配对粗颗粒土渗透系数的影响。通过神经网络得到的预估值和渗透试验得到的试验值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利用神经网络进行粗颗粒土渗透系数的预估是可行的,该方法能充分反映不同的颗粒级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修建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内,所形成的高填方工程往往不具备放坡的条件,因此如何解决高填方工程的稳定性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土工格栅加筋挡土墙因格栅材料具有特有的网孔结构,对土颗粒能产生极强的嵌固与咬合作用,在高填方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建立了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的计算理论,并通过模型试验进行了验证。通过在某机场工程中的应用说明了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的适用性,以及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加筋土挡墙设计计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