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9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熊耳群历史沿革豫西的熊耳群火山岩系广布。1959年由秦岭区测队创名于栾川、洛宁交界的熊耳山,划分为下、中、上三个亚群,分别代表由中基性—酸性—中性三套熔岩。 1964年,河南区测队又将豫、晋交界处相当的火山岩系建名为“西阳河群”自下而上划分为四个组:大古石组、许山组、鸡蛋坪组和马家河组。  相似文献   
2.
3.
4.
鱼塘沟游记     
新世纪的第一个初冬。一日,应朋友之邀去登山观景。朋友告知:目的地是一处待开发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5.
小河花岗岩体分布于河南灵宝小河村至陕西洛南胭脂河一带。该岩体按岩石谱系单元划分,由主期岩浆侵位形成的两个单元及晚期残余岩浆活动产物——花岗伟晶岩构成。主期第一单元主体岩性为绢云母化黑云二长花岗岩。本单元中片麻岩类残留体及捕虏体发育,多呈不规则状分布。部分残留体规模大,岩体呈不规则脉状穿插,显示残留顶盖特征。主期第二单元为小河花岗岩序列的主要组成部分。主体岩性为肉红色黑云二长花岗岩。本单元内片麻岩类捕虏体较少,但伟晶岩发育。岩石较新鲜,一般不具片麻理。  相似文献   
6.
秦岭地处我国南北两大不同构造单元衔接地带。长期以来是地学界十分瞩目的地区。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石多已变质,基础地质方面存在着不少“老大难”问题。近年来笔者在区调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和认识。主要有:(1)首次在卢氏官坡、兰草一带被前人划归为下元古界“陶湾组”的地层中,采获了古生代动物化石,时代可能为志留纪。(2)发现前人原划分的下元古界“下宽坪组(即二郎坪群)”与宽坪群並非一套地层,属早古生代产物。(3)前人在西峡地区原划分的一部分“宽坪群”(即小寨组、抱树坪组)与卢氏魏王坪一带的上三迭统可能同属一套地层。(4)安坪—丹矾窑断陷带是个长期未引起人们重视的十分独特的地质构造单元。过些问题关系重大,有必要提出讨论,以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小秦岭崤山地区晚太古代基底变质岩系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积贤 《河南地质》1998,16(2):106-113
小秦岭、崤山地区第二轮1:5万区调查明,两地区晚太古代基底变质岩系均包括变质表壳岩系和变质花岗岩系。据此划分了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和构造岩石单位。根据其间的层序、时序关系,建立了各自统一的地层-岩石柱,拟出了新的划分对比方案。指出小秦岭地区观音堂组与崤山地区扬寺沟岩组是一次沉积事件的产物,应属同一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可作为区域对比的标志层位。根据接触关系,将小秦岭地区呈异岩不整合伏于观音堂组之下的变质花  相似文献   
8.
小秦岭、崤山地区第二轮1∶5万区调查明,两地区晚太古代基底变质岩系均包括变质表壳岩系和变质花岗岩系。据此划分了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和构造岩石单位。根据其间的层序、时序关系,建立了各自统一的地层—岩石柱,拟出了新的划分对比方案。指出小秦岭地区观音堂组与崤山地区杨寺沟岩组是同一次沉积事件的产物,应属同一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可作为区域对比的标志层位。根据接触关系,将小秦岭地区呈异岩不整合伏于观音堂组之下的变质花岗岩系划属晚太古代阜平期花岗岩,将崤山地区侵入于杨寺沟岩组的变质花岗岩系划属晚太古代五台期花岗岩。  相似文献   
9.
第二轮1∶5万区调采用岩石─构造─地质事件法填图,重新研究了小秦岭地区结晶基底变质岩系的层序(时序)关系,指出该岩系应予解体,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该方案将这套岩系两分(上基底、下基底),其间为异岩不整合界面。下基底以变质侵入岩为主体,按时序从早到晚为基性喷发表壳岩、杨砦峪灰色片麻岩、四范沟片麻状花岗岩,时代属晚太古代;上基底为一套副变质岩,自下而上为:观音堂组、焕池峪组,时代属早元古代。  相似文献   
10.
豫陕省界东秦岭地区主要地层归属及有关构造特征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地处我国南北两大迥然不同构造单元的衔接过渡地带,长期以来在地学界十分引人瞩目。本文讨论范围,西自陕西蟒岭,向东经河南卢氏五里川至西峡县二郎坪、军马河;北自黑沟断裂(陕西称铁炉子断裂),南至商(南)—丹(风)断裂的东秦岭褶皱带(图1)。部分问题涉及到桐柏、大别地区。本区具有特定的地质环境及演化历史,地质构造复杂,岩石多已变质,多数地层缺乏生物依据,因而在基础地质研究方面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少“老大难”问题。诸如: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