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大多滑坡体滑裂面的三维特征,将滑坡体离散为多条柱体,从分析作用干滑裂面上的力的静力平衡入手,通过引入一定的假定,分析作用在条柱上的作用和力矩平衡条件,应用Newton-Lapson方法可以方便地求出滑坡的稳定系数真值下限解。便于与三维极限分析的上限解一起,确定滑坡安全系数的范围。应用三维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对小湾水电站坝前堆积体在坡角开挖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该堆积体的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2.
3D裂隙网络随机模拟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岩体中存在的大量随机分布的裂隙对岩体的工程性质及稳定性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工程地质研究方法难以客观地描述其空间分布特征。应用概率与统计学的理论 ,通过统计分析得到裂隙的分布规律性 ,采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实现与统计分布相适应的裂隙网络是研究随机裂隙宏观特征的有效途径。通过模拟所得的 3D裂隙网络 ,进一步研究了裂隙的连通特征及工程开挖面上的稳定分析与加固措施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小组自1976至1978年承担了化探找石碌式富铁矿的研究任务,经组内同志的努力及有关方面的支持、配合,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石碌式富铁矿的基本指示元素为钡和锰,以常规的化探方法能够达到找矿目的.石碌铁矿赋存在海西地槽一套浅变质岩系-石碌群中.本群分七层,其中第六、七层为含矿层,以六层为主.矿区有大小矿体30多个,赋存在复式向斜的槽部,大部份为富赤铁矿.在主矿体的底部还有6个铜矿体、4个钻矿体.矿床成因为受变质的沉积铁铜钴矿床.铁矿床的指示元素一、指示元素的选择方法:石碌铁矿为优质铁矿,矿石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极低,种类亦少.如果采用传统方法,从矿石中找指示元素,那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针对铁矿受层位控制这一事实,加强了对层位,特别  相似文献   
4.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re some results of simulating experiments on the geochemical behaviours of iron and aluminium during chilling of silicate meh and on the effect of iron on the behaviours of trace elements U, Mo, Zr, and Ba with a sealed arc apparatus.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obvious fusing separation of iron and aluminium and their Partial concentration in the silicate melt when the contents of iron and aluminium in the samples are in excess of 4.35%.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fusing separation of iron on the behaviours of trace elements U, Mo, Zr, and Ba is evident. Experimental study has shown that it is possible to avoid iron fusing separation by changing its atomic valence state with the oxida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5.
海岸线熏烟扩散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导出一个无需作常涡扩散系数或“面源”假设的海岸线熏烟扩散模式。根据二维理论和观测资料对热力内边界层(TIBL)高度公式进行了简化。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在海岸线附近,应尽可能将高污染源设置在远离海岸或靠近海岸线处,避免设置在有效源高度与当地TIBL高度相等的地点附近。  相似文献   
6.
An operational modal analysis method in frequency and spatial domai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 frequency and spatial domain decomposition method (FSDD) for operational modal analysis (OMA)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hich is an extension of the complex mode indicator function (CMIF) method for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 (EMA).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the FSDD method is clarifie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is adopted to separate the signal space from the noise space. Finally, an enhanced power spectrum density (PSD) is proposed to obtain more accurate modal parameters by curve fitting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Moreover, a simulation case and an application case are used to validate this method.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ERA5分析场数据等资料,对南疆西部两次极端暴雨过程的环境条件和形成机理进行对比分析,以更深入理解南疆极端降水特征和产生机制。两次过程分别发生在春季和夏季,高层环流存在显著差异,南亚高压分别呈东部型和双体型,但配合中层的“阶梯槽”形势,均为极端降水提供了特殊有利的环流背景。低空700~850 hPa偏东急流是南疆西部极端降水发生的重要天气系统,其不但是暴雨发生地主要水汽通道,还与地形形成强烈辐合,是极端降水重要的触发和水汽集中机制。引入二阶湿位涡对两次暴雨过程的非均匀特征及可能产生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阶湿位涡高值区与降水的发展演变呈现较高一致性,二阶湿位涡主分量包含对流稳定度与绝对涡度垂直梯度的耦合,体现极端降水大气的主要动热力结构特点:发生在2021年6月15~16日的夏季过程,极端降水区主要位于昆仑山沿线,与塔里木盆地南侧强烈的低层气旋性旋转有关,旋转促进水汽快速集中,垂直方向表现为中层负涡度叠加于正涡度之上,垂直涡度梯度显著,同时水汽抬升凝结,中层大气加湿加热,对流稳定度在垂直方向非均匀性增强,两种垂直梯度结构均有助于垂直运动增强,促进极端降水形成;发生在2020年4月17~24日的春季过程,降水主要位于南疆西部喇叭口地形区,“阶梯槽”形势造成的越山干冷气流和塔里木盆地的偏东暖湿气流辐合,形成中层正涡度带,激发上升运动,是极端降水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8.
In the archive of the Ground Wide Angle Camera(GWAC), we found 43 white light flares from 43 stars, among which, three are sympathetic or homologous flares, and one of them also has a quasi-periodic pulsation with a period of 13.0 ± 1.5 minutes. Among these 43 flare stars, there are 19 new active stars and 41 stars that have available TESS and/or K2 light curves, from which we found 931 stellar flares. We also obtained rotational or orbital periods of 34 GWAC flare stars, of which 33 are less th...  相似文献   
9.
高温高压条件下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实验室模拟研究,是了解微量元素活动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活动机理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日本国环境污染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伴随着硫的氧化物对大气污染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等物质种类与数量增加,污染的地域范围也更加扩大。现在作为全球性的污染问题,已到了该考虑对策的阶段。1.影响植物的主要大气污染物质及其污染源作为大气污染物质,(?)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对森林危害的主要污染物质是硫的氧化物。近年来对农作物受害原因进行调查表明,区域性大范围的大气污染主体有光化学烟雾,成份是氮的氧化物,其固定发生源是石油联合企业,而汽车和轮船等移动发生源也在增加。疼痛病和水俣病的致病物质是重金属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