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近年来,盐类矿床和现代蒸发岩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际资料,也提出了不少新的成因观点,使一百多年来为人们所熟知的“沙洲说”和“沙漠说”成盐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内生成盐论从根本上否定了盐类的沉积成因,提出了它的形成机理的一些假设。一些沉积学研究者对盐类沉积过程中的温度影响和卤水演变(主要是混合)直接引起的沉积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实验研究。二十多年来,中国的研究工作也指出了传统成盐理论的许多问题;承认内生作用在某些盐类沉积中具有重要影响,但不认为巨大的盐类沉积是内生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发育在台地上碳酸盐系内的蒸发岩的成因已经为国内外学者所注视。对现代及古代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观察研究,不仅有利于阐明蒸发岩形成机理,而且能促进盐类矿床成矿理论的更新。本文以山西临汾膏盐矿床为实例,具体论述古代碳酸盐台地上一种潮坪膏盐的形成。一、地质概况临汾盆地位于华北地台山西陆台南部坳陷区,面积达几千 km~2。区内中奥陶统灰岩广泛出露,其中发育了多层石膏(硬石膏)。在盆地中部大王地区还发现了石盐沉积(图1)。(一)含膏碳酸盐系沉积环境中奥陶统灰岩厚约400余 m,可分七个岩性段。其岩性大致分两类:灰岩—白云岩类,包括 O_2~2、O_2~1、O_2~7 段;白云岩—石膏类,包括 O_2~1、O_2~3、O_2~5、O_2~6 段。主要石膏层分布在 O_2~3、O_2~5 两段内(分别简称为下石膏段、上石膏段)。岩段内沉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