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长江三角洲西部地区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但由于缺乏高分辨率的研究材料使学者们对该区域的气候演变过程有着不同的解释,另外,新石器时代环境演变对长江两岸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影响也还没有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为了解决上述科学问题我们在长江三角洲西部高淳地区获得了一个13200 cal a B.P.以来的406 cm厚湖泊沉积剖面,依据孢粉、腐殖化度、烧失量、元素地球化学等古气候记录重建了13200 cal a B.P.以来的气候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长江两岸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与传播路线,研究表明:13200~4400 cal a B.P.期间气候以暖湿为主要特征,但在早期有波动,属于从冷干向暖湿转化的过渡期,4400 cal a B.P.以来以温凉湿润为主要特征,另外,长江三角洲西部地区13200 cal a B.P.以来的气候演变过程并不稳定,高淳剖面古气候代用指标记录了三次气候突变事件,分别为"新仙女木"事件、"8.2 ka"事件和"4.2 ka"事件,6000~4000 cal a B.P.期间的气候变化过程有利于长江三角洲西部长江两岸新石器时代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沿古中江两岸分布的考古遗址发掘出土的器物表明古中江是长江两岸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2.
新疆地区是开展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的理想地域之一。对新疆地区史前文化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史前遗址分布空间增大趋势明显,特别是早期铁器时代,沿天山北坡,自东向西不断向西天山扩展。史前文化的分布与环境变化存在密切关系,史前文化演化与环境演变在时间上同步。对比该区域环境演变研究结果表明,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与气候冷、干,环境恶化有关,早期铁器时代的向西扩展是在环境适宜背景下进行的。新疆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空间扩张与环境变化高度相关,气候变化是引起这种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因此,气候是引起新疆地区史前文化变迁的重要因素,对文化的分布、传播等产生了重要影响。经过学者们近20年的努力,该区域史前环境考古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文化演化的环境背景逐渐清晰,数字环境考古也有所涉及,人地关系综合集成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但新疆地区史前环境考古研究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受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限制,缺乏高分辨率古环境重建研究成果,全新世环境演变过程仍有争议;侧重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文明进程影响研究,人类对环境变化特别是对气候突变事件所做的积极响应,人类反作用于自然环境产生的环境效应研究略显单薄;聚落环境考古也有待突破。另外,随着"3S"技术在环境考古领域的应用,人地关系数字化、模型化研究迫切需要更多学者加入研究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