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实验主要针对内生条件下花岗岩中铀的可溶性进行的。恒压(500bar)变温(200—400℃,个别达480℃)以及恒温(300℃)变压(100—1500bar)状态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花岗岩中铀的最大溶解度多发生在温度低于250℃、压力(P_(H_2O))低于500bar(个别小于1000bar)的范围内。铀最易溶解在碳酸溶液中。伴随压力的降低,碳酸盐和富含碳酸的溶液溶解铀的能力显著增强。含铀溶液随着温度的降低,呈碱性—酸性—碱性演化。  相似文献   
2.
热液铀矿床中铀的活化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对于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床提出了不少成矿模式,这些模式所判定的铀源虽不尽相同和各有特点,但都共同存在一个铀活化的问题。人们常根据大地构造类型和演化,花岗岩成因类型和重熔对象含铀性不同而造成各地区花岗岩含铀的差异性,作为划分“产铀、  相似文献   
3.
岩石中铀汲取控制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地质工作者研究了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机理后认为,铀源主要从岩体本身或围岩的富铀层位中汲取。以往浸出实验用来作为判断铀源的工作方法,浸出率的高低被作为衡量铀源好坏、贫富的尺度。我们认为,岩石中铀的浸出率只反映成岩成矿后现代铀的活动特点,是铀元素历史演化的结局,很难反映铀元素在历史上的迁移特征。但是,由于铀的现代活动性状是铀在历史上活动的继续和延伸,所以现代铀的活动性状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还是可以作为人们了解铀在整个历史上活动特点的对比依据。因此,花岗岩中铀汲取控制因素的实验础究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