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62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采用改进后的平行Shooting方法,即连续正交归一化方法,通过增加系统的秩和把微分方程从线性变成非线性的方法,使得病态方程变成非病态方程,克服了平行Shooting方法(不连续正交归一化方法)的主要困难:一是选择径向网格点数目的问题,如果被检验振动模的径向节点数大或小,所需要的网格点数则多或少;二是在远离阈值的时候,尚未有合适的方法提高计算精度的问题。数值计算出了标准太阳模型的绝热非径向太阳  相似文献   
2.
谢皎如  方祖光 《台湾海峡》1993,12(2):152-159
台湾岛的雨量受台湾山地的雨影效应影响明显,各地各月随着风向的不同,雨量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福建沿海一线存在着一个雨量低值区,主要是由于该地带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条件所决定,与台湾山地的雨影效应无关。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盆地基底结构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重磁资料的分析处理及反演计算,依据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采取了针对性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思路与方法,对地震资料难以解决的珠江口盆地基底结构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盆地的重力和磁性基底深度,并对盆地内的断裂和基底岩性作了推断,提供了新的认识,为今后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陕西双王金矿床角砾岩动力学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王金矿可拼性含金角砾岩是流体致裂角砾岩,而不是构造角砾岩或隐爆角砾岩。该区的深源异常高压流体是角砾岩产生的必要条件。角砾岩的动力学成因主要是区域变质作用、地壳隆升剥蚀作用和地下岩浆活动等形成异常高压流体,在重力、浮力和地热梯度的驱动下,在能干性强的岩石中产生裂隙,并向浅部增殖,被碳酸盐矿物等充填胶结。周而复始的流体压裂—沉淀愈合作用,使金多次富集,形成矿体。  相似文献   
5.
基于DEM的蒸发力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芬  谢皎如 《福建地理》2002,17(4):38-39
本文以福建省为例,采用彭曼公式计算全省67个气象站的年蒸发力,并建立回归方程。在GIS的支持下,利用DEM进行空间分析,运算生成全省蒸发力的空间分布图。  相似文献   
6.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的福建夏季对流云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2001年和2002年7~9月利用福建省建阳市和龙岩市二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对福建夏季对流云进行系统的观测.通过对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实例分析得到不同类型福建夏季对流云的生命史、尺度、强度等特征;多单体合并对流云液态水总量最大,发展-成熟阶段平均值达4.8×109 kg,是福建夏季对流云中最重要降水云型;对流云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高度层辐合辐散特点.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夏季南方对流云结构、降水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飞跃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以传统的手工编制地形图的作业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测绘行业日新月异的需求。地形图的绘制要适应经济的发展,必须调整原来的编绘程序.适应数字化制图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9.
利用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the Fifth Phase of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 IP5)的8个模式在高浓度排放路径RCP8. 5下的输出资料对青藏高原(下称高原) 21世纪未来气候变化进行预测,基于水汽收支方程对高原局地地表水通量P-E(降水-蒸发)变化进行热动力过程分解,求取平均环流(动力因子Mean Circulation Dynamic,MCD)、水汽辐合项(热动力因子,Thermal Dynamic,TH)等对P-E通量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建立大尺度环流变化和高原局地气候变化的定量关系,探讨高原未来气候变化的热动力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高原未来整体变暖湿,与历史参考时期1986-2005年相比,21世纪末P-E通量增加17. 9%,增湿梯度呈西北-东南向分布,以高原东南部林木分布区增加最显著;(2)在高原湿季(5-9月,也即高原植被生长季)内,因平均环流变化导致的水汽输送变化是高原未来变湿的主要原因,贡献了约53%的P-E通量增加,这与气候变暖后Hadley环流下沉支和中高纬西风环流的极向扩展有关;热动力因子贡献了12%P-E通量的增加,对高原未来的整体变湿贡献相对较小,但在三江源区热动力贡献较大,这与该区未来植被覆盖增加,植被对气候变化的正反馈加强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受CMIP5多模式分辨率粗糙、模拟性能在高原地区差异较大等的影响,分析结果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结论比较初步,未来使用分辨率更高、物理过程更完善的模式,结合统计方法提高预测精度可进一步改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