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1年   4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7篇
  1938年   5篇
  1937年   3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中生代橄榄安粗岩系火山岩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及其两侧的断陷型陆相火山盆地中,为早白垩世火山活动的产物.Rb-Sr全岩等时年龄变化于111.4~119.6Ma.岩石组合主要为粗面玄武岩-橄榄安粗岩-安粗岩-粗面岩.这套岩石在化学上具有富碱富钾、富铝贫钛、高氧化系数及富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特点,并具有较高的ISr值和明显偏低εNd值.根据对岩石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产出构造环境的详细分析,表明这套岩石的成因应主要是富集型地幔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2.
华南发育一条近EW向展布的中侏罗世火山岩带, 福建永定盆地的"藩坑组玄武岩"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藩坑玄武岩的TiO2为1.92 ~ 3.21 wt%, 属"高Ti玄武岩", 并有较高的全铁含量(11.09 wt%). 该玄武岩与东南沿海来自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的早白垩世玄武岩相比, 有完全不同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相对富集Th, Nb, Ta, Zr和Ti等高场强元素, Zr/Ba, La/Nb, La/Ta, Zr/Y, Ti/Y, Ba/Nb, K/Ti和Rb/Zr等比值也与OIB相似; 除少数样品有较高εNd (T ) (1.87 ~ 3.55)外, 多数样品有类似球粒陨石的εNd (T)(-0.70 ~ 0.24), 属软流圈地幔来源并记录着软流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信息. 赣南、粤北、湘东南的(早-)中侏罗世玄武岩、辉长岩与福建藩坑玄武岩有相似的OIB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这种OIB型玄武岩可作为该地区早中生代时期软流圈地幔上涌的岩石学标志. 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导致该地区构造伸展、裂谷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东部的中生代断陷盆地中经常有大量次火山花岗斑岩类与陆相的中酸性火山岩共生,有时并与浅成侵入体共同构成火山侵入杂岩。其中有些次火山花岗斑岩的产状和结构比较特殊,对其成因有过长时间的激烈争论。确切地了解这些次火山花岗斑岩的特征,弄清它的形成机理是火山岩地区岩石学、基础地质及找矿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浙江桐庐的自碎二长花岗斑岩就是这样一种次火山花岗斑岩。  相似文献   
4.
1982年10月26日至30日南京大学主办的国际花岗岩地质和成矿关系学术讨论会准时召开,应邀参加的国内外学者有一百余人,其中有著名岩石学家查佩尔、怀特,奥古斯蒂梯斯、黑田寿男及狄迪埃等国外学者20余人,我国著名学者张文佑、涂光炽,郭文魁、宋叔和,董申葆等也应邀参加。大会共收到论文共130余篇,在会议上交流宣读的有60余篇。  相似文献   
5.
孙鼐 《岩矿测试》1983,(2):98-98
1982年10月26日至30日南京大学主办的国际花岗岩地质和成矿关系学术讨论会准时召开,应邀参加的国内外学者有一百余人,其中有著名岩石学家查佩尔、怀特、奥古斯蒂梯斯、黑田寿男及狄迪埃等国外学者20余人,我国著名学者张文佑、涂光炽、郭文魁、宋叔和、董申葆等也应邀参加。大会共收到论文共130余篇,在会议上交流宣读的有60余篇。论文内容广泛,反映了当代花岗岩研究水平。在报告中,中外学者发言踊跃,各舒己见,气氛热烈。法国学者拉梅尔在发言中说:“这次学术讨论会组织得很好,从论文报告中可以看出中国地质学者在研究花岗岩方面已取得了重要成就”。奥古斯蒂梯斯说:南京大学在花岗岩研究中已经作出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江苏溧水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盆地,是由四条边界断裂包限的菱形继承式断陷盆地。火山岩系地层由晚侏罗世及早-中白垩世陆相火山活动的产物构成。火山活动分为四个旋回,所形成的地层,分别命名为龙王山组(J_3)、大王山组(K_1)、观山组(K_1)、甲山组(K_2,中白垩世)。盆地内次火山-侵入岩、脉岩广泛分布。一系列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相似文献   
7.
孙鼐 《地质论评》1958,18(1):82-86
在地质论评第17卷第1期上见到了李强同志写的对我所著的“普通地质学”提出的书评。对本书提出了不少意见和错误,著者十分欢迎。现在先就本书编写经过,和修订时的客观情况,以及本书以后如何改编等谈一下,然后再就评者所提出的一些意见和改正,作些讨论和商榷。  相似文献   
8.
贝蒙  孙鼐 《地质论评》1941,6(Z3):427-429
矿物之比重,为其基本性质之一,尤其自应用X光研究晶体方法产生后,此种性质更属重要。虽然如此,但此种性质之未能广为应用者,乃因:1.在一种矿物种属中,其化学成分常有差异,2.前有之矿物比重记录,不甚可靠。3.其可靠价值,仅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