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9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五台运动对构造格局的影响五台运动表现的地区,主要是在华北的五台山区、太行山区、冀东、鲁西、豫西地区以及东北的辽东地区,其绝对年龄时限大致为22—23亿年。现已证实,经历五台运动后,华北地区的克拉通化更加明显,被认为属于中国境内克拉通化最早与最完备的地区。在太古宙末期,华北古陆块与西部的塔里木古陆块可能相联的局面至早元古宙末期已逐渐解体;并且这  相似文献   
2.
张更,字演参,浙江瑞安县人,我国著名矿床学家、石油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1928年毕业于前中央大学地质学系后,即在两广地质调查所任职,1929年到中央研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根据中国东部的太古宙与元古宙早期的岩系发育及地质构造特征,探讨了当时的构造与沉积环境,指出构造条件对古沉积作用的影响。在经历3个大地构造旋回之后,中国东部的华北与东北南部地区形成了古陆壳;而元古宙早期的地层属于裂陷构造内的沉积。文中指出不能以均变论观点来分析前寒武纪的古老岩系。  相似文献   
5.
王炳章     
我国著名矿物学家,地质教育家王炳章教授,宇斐轩,河北深县人。曾在天津北洋大学矿治科学习,后转入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24年毕业后,曾在北京地质调查所工作,旋又执教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历任教员、讲师。1939年任迁至云南澂江的中山大学地质学系教授,并兼两广地质调查所技正,翌年至昆明,任云南大学矿治系教授;  相似文献   
6.
安延恺 《沉积学报》1985,3(1):111-119
前言 根据近三十年来从事历史大地构造学及地层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所得到的启示,深感两者对于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工作密切相关。利用历史大地构造学有关原则进行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应当认为是当前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一个方面。其基础则建立在新全球构造观点上。即运用地史期间古板块的离散与聚敛或漂移以及古地磁极移动和古气候带的变迁等基本特征来进行岩相、古地理研究,并了解有关沉积矿产的分布规律。看来与根据以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沉积学为基础的岩相、古地理研究矛盾并不大,而且将起到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作用。实际上,两者经历着殊途同归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8.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