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城市中心密集建筑群使得地铁需长距离穿越既有建(构)筑物,导致地面管井施工作业条件越来越难,降水沉降控制要求也越来越严。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出发,当受施工场地限制时,提出在导洞内施工管井,并对降水导洞的设计、成井机械及施工工法进行了论述。针对施工降水引起的附加沉降,采用地下水三维渗流与地面沉降耦合模型计算软件——Pro-cessing Modflow,建立地下水流场与地面沉降的耦合模型,根据现场监测数据,运用参数修正后的模型,设计不同的抽降方案,分时段进行沉降预测,及时分析施工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可指导类似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京某地铁车辆段占地面积约20 hm^(2),场地20 m深度范围内的饱和粉细砂(2)5层为地震液化层,该液化层厚度约为5 m,液化等级为轻微—中等(局部为严重)。在轨道交通工程中首次应用大功率(100 kW)、疏排振冲碎石桩对液化地基进行处理,检测结果及施工实践表明,该方法既满足地基液化处理设计要求,同时也为后期灌注桩原位施工创造了条件。此外,该工程应用大功率振冲碎石桩与CFG桩组合地基处理方式解决了地基液化和轨道路基工后沉降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