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2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利用钻井、测井、试油等油气勘探资料,对济阳坳陷灰岩潜山的构造演化、热储分布、地热资源形成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了该区灰岩潜山热储的成因类型为沉积盆地传导型,热储层主要为北东向潜山新近系覆盖的基岩凸起区寒武系-奥陶系。地热水主要为可更新性差的沉积埋藏水,腐蚀性和结垢性较强。热储法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资源量10.75×109 GJ,可采地热资源量1.61×109 GJ。  相似文献   
3.
以气候学为建筑设计的方法论对于中国建筑师已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传统的设计理念要求建筑师把建筑设计与工程学、空间美学、历史与文脉等完善地结合起来 ,而这种设计思想已不能适应时代对建筑师的要求 :建筑既要满足人们对建筑审美和舒适的要求而又要尽可能地降低建筑能耗。在 2 1世纪初 ,我们不得不深思新世纪的建筑设计走向。瑞士的工业生态学家苏伦·埃尔克罗提出“一个系统应该只使用最少的外来能量 ,也就是尽可能地使用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一个单一建筑系统或建筑群系统也应符合这一要求。而满足这种要求的唯一途径是要在建筑设计中结…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地层型油气藏成藏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熊伟  闵伟  尚冰  石红霞  贾容 《地球科学》2007,32(2):219-226
为了深入了解地层油气藏成藏过程和动力机制, 对济阳坳陷地层型油气藏的分类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 从静态和动态2方面入手分析其成藏模式.根据地层型油气藏与不整合面的关系首次提出“不整合体”的概念.分析了不整合体对不同类型地层油气藏起作用的差异性, 建立了不同的成藏模式.探讨了地层型油气藏的成藏机理, 指出浮力是地层型油气藏油气运移的主要驱动力, 构造应力的突然释放是油气幕式运聚的触发机制, 地层型油气藏的成藏过程表现为具幕式特征的相对连续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