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土壤中铜的地球化学形态决定了其在环境中的释放、变化形式、迁移规律及生物效应。通过对德兴铜矿及周边地区82件表层土壤样品,采用改进的BCR提取方法测定铜的地球化学形态,了解其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德兴地区土壤中酸可溶态的铜≈可还原态铜<可氧化态铜≈残渣态铜,酸可溶态 可氧化态 可还原态的铜平均质量分数为45.07×10-6,较中国土壤背景值全铜的质量分数(22.6×10-6)高,这些活动态的铜易于进入食物链,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不同形态铜的区域分布特征相似,主要位于采矿和选矿活动区附近;(2)采用改进的BCR方法提取的土壤中铜的酸可溶态和可氧化态和采用EDTA提取的可交换态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土壤pH值增大时酸可溶态铜的比例降低,土壤TOC含量增加时可氧化态铜的比例增大,而土壤CEC对BCR方法提取铜的形态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