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通过对宁夏地质博物馆馆外陈列14棵异地搬运保存的硅化木化石的保育工作,根据宁夏气候炎热干燥的环境状态,结合以往硅化木保育方法,对宁夏地质博物馆内硅化木进行保护保育工作。因宁夏地质博物馆硅化木化石陈列户外裸露地表,无任何保护措施,又长期遭受水蚀、生物侵袭等,化石表面出现较为严重的风化。按照在射洪地区硅化木保育方法,对宁夏地质博物馆馆外陈列的硅化木进行保育过程中,发现硅化木化石表面鼓包现象。通过控制变量法,对硅化木化石粘合剂材料对比,分析硅化木及粘合剂线性膨胀系数,对比两种不同保存环境下的保育方法和材料,针对化石表面鼓包问题进行工艺方法的改进,得出了在炎热干燥环境下硅化木化石表面鼓包的固结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2.
川北广元须家河组一段沉积相与沉积环境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四川盆地北部三叠系—侏罗纪发育,出露良好,是三叠纪—侏罗纪转换时期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的良好物质记录。其中,晚三叠世诺利期是四川盆地海陆转换的重要过渡期,尤其是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更加显著。以川北广元剖面为研究对象,对晚三叠世诺利期末须家河组须一段进行沉积相及沉积环境演化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剖面发育潟湖沼泽—三角洲平原—辫状河流亚相沉积,为海陆过渡相—陆相沉积体系;受甘孜—阿坝弧后盆地发育影响,始自卡尼期的海侵自诺利中后期到达广元地区;在秦岭造山带及龙门山的隆升背景下,广元地区较早结束海陆过渡相沉积,于须一段中后期向河流相沉积转变。结合对古生物化石组合研究和岩性特征及沉积相,恢复了广元地区晚三叠世诺利期须一段的古气候特征,广元地区须一段处于近海亚热带潮湿气候,这种潮湿气候从须一段一直延续至诺利期末期。  相似文献   
3.
活动断裂活动性的强弱显著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系统总结活动断裂的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基础上,综合利用Landsat ETM+影像、ASTER GDEM数字高程模型及Google Earth影像等多种数据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获得研究区活动断裂的空间展布情况:平武—青川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北东段、茶坝—林庵寺断裂和广元—江油断裂在空间展布上大致平行。通过对错断水系错位量的测量、夸张三维地貌的对比、历史地震震级对比和地形起伏度等比较分析,得出了断裂的性质和活动性强弱情况:平武—青川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北东段、茶坝—林庵寺断裂和广元—江油断裂为研究区内主要的活动断裂,均为右旋走滑兼逆冲断裂;平武—青川断裂的活动性最强,北川—映秀断裂北东段及茶坝—林庵寺断裂的活动性次之,广元—江油断裂的活动性最弱。龙门山断裂带北东段主要活动断裂的活动性由北西向南东减弱。  相似文献   
4.
四川射洪硅化木地质公园有我国南方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硅化木化石群。本文主要通过在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王家沟硅化木遗址馆内的硅化木进行保护保育试验,对比了保护保育前后的效果,重点对射洪硅化木形成的地质背景和使用的保护保育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