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201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漳州盆地地下热水的来源和运移途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福建沿海一带大地构造情况,在分析了漳州盆地局部地质构造特征、地温场显示特征、地下热水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深度地下热水的化学组分之后指出:漳州地热区主要热源来自老断裂的重新活动,地下热水的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阐明了地下热水的入渗途径,其循环深度1500—2000m。结合成因分析,为今后进一步勘探和开发地下热水提出了总体方向。  相似文献   
2.
漳州盆地精细壳、幔异常结构与潜在干热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漳州盆地与相邻地带的地质构造复杂,水热活动强烈,且伴随着小地震的频频发生.为厘定该盆地深部是否存在潜在的干热岩体,则必须对其壳、幔精细结构和介质物理属性进行探查、研究与探讨.基于漳州盆地壳幔速度结构的格局发现:(1)"灵霄—漳州—安溪"地带的深处存在一低速层,且在漳浦—长泰之间呈现出一"扁豆状"低速体;(2)该低速体北侧为一伸抵上地幔顶部、且向北倾的深大断裂带,若该"扁豆状"低速体为潜在的干热岩,则该深大断裂带可能为深部热液物质上涌与热源补给的通道.  相似文献   
3.
漳州热田成因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现有的地质、物化探、水文地质及钻探资料出发,对漳州热田成因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漳州热田是深循环型的。并对循环深度、热储温度及水化学组分来源,提出了一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