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我省自19—1978年间区内共发生248次浅震和10次深震。这些地震活动明显地受挽近期活动断裂构造控制,地震震中的分布显示带状及线状的规律性,据此划分了不同方向的地震带。本文分三个方面对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做了初步探讨。一、构造体系概况区内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经过不同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体系(带)有: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华夏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华夏式构造体系、山字型构造体系、旋扭构造体系、弧形构造带、北西向构造带。其中纬向构造体系和新华夏构造体系是我省主要的构造体系,它们互相交切,组成了我省的基本构造格架。这些构造体系在  相似文献   
2.
钻孔抽水试验一般应为三个落程,最低亦应不少于二个落程。据此,方可按 Q—S 曲线类型推算单孔最大涌水量。然而在目前实际工作中,因抽水设备条件限制,或因水量不大,有相当数量的水文地质勘探孔只搞一个落程稳定流抽水试验,或是多数搞一个落程,仅个别者搞二或三个落程抽水试验。使得单孔最大涌水量无法按 Q—S 曲线类型推算,只好一概按简单正比直线型处理,统统用单位涌水量“q”乘以设计降深,这样做的结果,有一些与客观实际不符合,还有的甚至出现了笑话。如我省某县,勘探时只傲一个落程抽水,降深只1m 计算出 q=90t/h、m,就用这个“q”推算单井最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