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218篇
测绘学   156篇
大气科学   144篇
地球物理   150篇
地质学   553篇
海洋学   8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13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GPS相位预测值周跳检测的小波分析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丁发  卓健成 《测绘学报》1997,26(4):352-357
本文研究了利用小波分析法来检测GPS相位观测整周跳变的理论与方法,并通过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有助于GPS基线解算及其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2.
3.
青藏高原纳木错湖细菌群落特征及其与高山湖泊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流式细胞计数和构建环境样品16S rRNA基因的克隆文库,分析了纳木错湖水细菌的群落结构特征,并与阿尔卑斯高山湖泊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纳木错6月湖水细菌数为1.21×106个·mL-1,与其它高山湖泊相似.β -Proteobacteria类细菌是纳木错湖水细菌的主要类群,占总数的61%.纳木错湖水细菌与分离自其它水生环境的细菌相似,但具耐寒的特征.由于营养条件、地理状况等物理化学特征的不同,纳木错湖与阿尔卑斯高山湖泊(Jori XIII湖)细菌的种属完全不同,纳木错湖细菌以耐寒和嗜寒细菌为主,且多样性低.  相似文献   
4.
杞麓湖泄水暗河淤塞的不良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杞麓湖岩溶盆地为一封闭的汇水径流型断陷湖盆,汇水面积内的地表地下水流入杞麓湖后,从岳家营落水洞灌入式补给高寨暗河系统,通过地下暗河岩溶管道径流至东部的华宁盆地后以暗河形式排泄。由于泥砂堵塞暗河岩溶管道,导致落水洞最大泄流量不断减小,削弱了杞麓湖的水资源调节功能,引发洪涝灾害;淤塞物及径流迟缓引起污染、污染水置换缓慢又加剧了暗河污染;为解决淹蓄矛盾修建的调蓄水隧道施工以来,岩溶渗漏使得隧道沿线地下水位下降,疏干了山区农村水源,导致地面沉降变形,间接引出一系列新的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5.
广东红海湾,珠江口及电白——阳江近海第四纪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物探和钻探资料,研究区内第四纪沉积物可分为两部分,下部地震反射结构复杂,斜层理发育,粒度较粗,为晚更新世产物,上部的地震反射结构简单,呈水平状或近水平状结构,粒度较细,为全新世沉积。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应用青海湖QH85-14C孔取得的具有~(14)C测年数据所支持的原始孢粉资料,进行数值分析(有序聚类、主成份分析、滑动平均和回归分析)。从而对青海湖区11000年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贻贝(Mytilus edulis L.)是一种冷水性双壳类软体动物,它在我国沿岸分布的南限是胶州湾,但仅见于港内码头及船底上,且数量不多。 1958年青岛市水产局、原青岛市海水养殖场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曾一起自大连和烟台移贻贝苗至青岛试养,次年养殖架上也曾有少量幼苗附着,但未能大量繁殖起来。1971年后胶南县海水养殖试验场及青岛市第二海水养殖场等先后进行数十亩乃至数百亩移苗养殖,附苗量虽有所增长,但直至1974年仍缺乏生产意义。这种情况引起我们的思考:胶州湾贻贝苗源能否大量发展?它的限制因素是什么? 1972年至1973年,我们与烟台地区海水养殖试验场等单位曾对烟台沿岸贻贝苗源进行调查研究,确认当时烟台苗种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附着基不足,其次是亲贝不足,据此试验成功了“废旧草绠采苗法”。之后,随着采苗器材的增加及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烟台芝罘湾已发展成为一个较好的苗场,通常可供万亩以上生产用苗。这个经验对我们开发胶州湾的苗源很有启发。 1975年胶南县在胶州湾大力推广“废旧草绠采苗法”,收割海带后保留废旧海带架两万台采贻贝苗, 1976年进一步扩大贻贝养殖面积,继续留绠采苗。我们在青岛市水产局及胶南县水产局等单位的协助下,于1975年9月及1976年8-9月,对胶州湾内及湾口(青岛前海)留绠采苗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些调查资料即为本文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长江河口南北槽输沙机制及浑浊带发育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