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91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280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张作衡 《地质学报》2008,82(11):1494-1503
本文通过对西天山地区比较典型的达巴特斑岩铜钼矿床矿区范围内出露上的英安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对英安岩和流纹斑岩中的锆石进行了SHRIMP U-Pb定年研究,分别获得了315.9±5.9Ma和278.7±5.7Ma。岩石化学、微量以及稀土元素特征表明从英安岩到花岗斑岩,岩体具有明显的分异演化特征和很好的继承性。火山岩和次火山岩的精确定年为准确厘定火山岩形成的时限和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了依据。结合已有的Re-Os法获得的矿化年龄,表明晚石炭世末-早二叠世初(278.7±5.7Ma),西天山地区进入板块碰撞-板内伸展阶段,由于板内幔根的部分熔化,造成深源斑岩岩浆侵位,在达巴特矿区形成了由花岗斑岩、流纹斑岩和流纹质凝灰熔岩组成的椭圆形火山机构,并导致相关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西天山地区比较典型的达巴特斑岩铜钼矿床矿区范围内出露的英安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对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中的锆石进行了SHRIMPU—Pb定年研究,分别获得了315.9±5.9Ma和278.7±5.7Ma。岩石化学、微量以及稀土元素特征表明从英安岩到花岗斑岩,岩体具有明显的分异演化特征和很好的继承性。火山岩和次火山岩的精确定年为准确厘定火山岩形成的时限和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了依据。结合已有的Re-Os法获得的矿化年龄,表明晚石炭世末-早二叠世初(278.7±5.7Ma),西天山地区进入板块碰撞-板内伸展阶段,由于深源岩浆侵位,在达巴特矿区形成了由花岗斑岩、流纹斑岩和流纹质角砾熔结凝灰岩组成的椭圆形火山机构,并导致相关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东缘缅萨洼金矿成矿流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缅萨洼金矿位于中国中轴构造带的中南段,青藏高原的东缘,赋存于金河-箐河断裂带次级断裂羊坪子韧性剪切带中本文根据对该矿床硫化物流体包裹体的氦氩同位素、硫化物的硫同位素以及与硫化物共生的石英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成分以及氢氧同位素组成的测定,讨论了缅萨洼金矿的成矿流体来源及其矿床成因。结果显示,该矿床硫化物流体包裹体中的3He/4He变化较小,为0.69-0.82,显示了地幔流体参与成矿作用的可能性。而4He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一般在2.19-10.62×10-6cm3STP/g(方铅矿除外)与3He/4He相比,40Ar/36Ar的比值则变化较小,一般为251-509。而硫化物的δ34S同位素变化范围在-1.8-2.2‰,平均值为0.5‰,说明硫的地幔来源。与硫化物共生的石英的流体包裹体的类型主要有富液相的盐水溶液包裹体、富气相的盐水溶液包裹体、三相CO2包裹体、纯液相CO2包裹体以及有机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则显示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或地幔流体)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本文认为,缅萨洼金矿的成矿流体为地幔流体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是渐新世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之后,该地区大规模走滑与剪切作用过程中,局部伸展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江西银山多金属矿床的热液蚀变粘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组成,伊利石主要由流体作用过程中长石的伊利石化形成,其结晶度与成矿流体作用密切相关.银山第1期铅锌银成矿作用,水/岩比相对较低,成矿流体以孔隙渗透为主,溶质迁移慢,形成含有少量膨胀层的伊利石;第2期铜金成矿作用,水/岩比相对较高,流体的运移方式以通道式或裂隙式为主,溶质迁移的速度快,形成不含膨胀层的伊利石.研究表明成矿作用过程中的伊利石化主要与铅锌银矿化有关,而绿泥石化与铜金矿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江西金山金矿成矿物质来源的铂族元素证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金山金矿位于我国名的德兴铜金矿集区内,是一个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超大型金矿床,对该矿床矿(岩)石铂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原始地幔相比,各类岩石明显亏损铂族元素。碳质千枚岩,超糜棱岩和含金石英脉中铂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配模式基本一臻。从碳质千枚岩,(超)糜棱岩到含金石英脉铂族元素总量逐渐降低的趋势。Pd/Pt和Pt/Ir值逐渐减小;Pd和Au具有明显的负相关(r=-0.9443),而Ir和Pt的相关性不明显。这说明在热液流体作用过程中。铂族元素Ir组元素和Pd元素具有较为一致的地球化学行为,同时也存在Pd组元素之间的分离现象。碳质千枚岩,糜棱岩,超糜棱岩和含金石英脉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也十分相似,具有右倾缓倾的特点,铕亏损较明显(δEu=0.62-0.71),而铈基本没有明显的富集或亏损(δCe=0.97-1.01)。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与围岩碳质千枚岩有密切关系。结合前人对金山金矿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认为铂族元素可以做为地球化学示踪剂在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疆东天山斑岩型铜矿带及其大地构造格局   总被引:74,自引:6,他引:7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哈密南部发现的土屋、延东大型斑岩铜(钼)矿床,构成了东天山斑岩铜矿带。其中成矿的斜长花岗斑岩同位素年龄为369~356 Ma(Rb-Sr等时线法和单颗粒锆石U-Pb法),辉钼矿的同位素年龄为320 Ma(Re-Os等时线法),蚀变岩的同位素年龄为341~310Ma,含矿围岩由粗面质玄武岩到粗安岩,可能属于泥盆纪(416Ma,Sm-Nd法;>356 Ma、390 Ma、440 Ma,单颗粒锆石U-Pb法)。矿床成因归属为岛弧火山—深成作用产物。斑岩铜矿带的南部为著名的康古尔塔格金矿带,再往南为星星峡银矿带。这些造山带矿床组合由北而南构成斑岩型铜(钽)矿带→韧性剪切带型和浅成热液型金矿带→浅成热液型(构造蚀变带型)钼矿带,显示了构造岩浆是由北而南下插的,岩浆侵位时间北老南新,花岗质岩浆源区的部分熔融深度由北而南加深。反映壳幔演化的东天山构造岩浆作用从370 Ma到240 Ma、从北部的哈尔里克和康古尔塔格到南部的中天山,似乎存在一个连续的花岗质岩浆演化带,丝毫看不到深部作用过程由于古生代东天山数度拉张沦为海槽而被中断的迹象。基于以上主要证据,本文综合讨论了东天山斑岩型铜矿、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和构造蚀变带型银矿的形成机制及其大地构造格局,建立了东天山造山带的成矿模型,为今后找矿开辟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从流体包裹体研究探讨金属矿床成矿条件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根据作者多年来对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成果,参考了国内外的研究结论,提出了一个新的成矿流体分类方案,并评述了我国若干典型金属矿床的研究状况,由此探讨了金属矿床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斑岩铜矿中铂族元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当前国内外斑岩铜矿中铂族元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指出研究与铂族元素矿化有关的斑岩铜矿的流体包裹体及其富集成矿过程,以及铂族元素对斑岩铜矿成矿环境,成岩岩浆的起源和成矿物质来源示踪是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前沿。  相似文献   
9.
金山金矿热液蚀变粘土矿物特征及水-岩反应环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粘土矿物是流体作用过程中水—岩反应的产物,因此其特征反映了流体活动的特征和水-岩反应的环境。金山金矿蚀变粘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和绿泥石组成,其中,蚀变糜棱岩中的伊利石含量大于绿泥石含量;而蚀变超糜棱岩中的绿泥石含量大于伊利石含量。蚀变糜棱岩中伊利石的多型为2M1,超糜棱岩中为2M1和1M。金山金矿蚀变绿泥石的成份分析结果表明其为富铁绿泥石,由蠕绿泥石、铁镁绿泥石和密绿泥石组成,绿泥石中Fe、Mg质组分不仅来自围岩,而且也有一部分来自流体。利用地质温度计计算绿泥石的形成温度为206-258℃,流体的f(O2)为10^29.56~10^-31.48。本文认为金山金矿热液蚀变为酸性蚀变,其环境为还原环境,流体作用的水/岩比较高;在水—岩反应过程中,流体中的Fe、Mg、Si为带出组分。粘土矿物的形成机制为溶解—迁移—沉淀。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北祁连西段鹰咀山金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矿化和矿床地球化学特点,认为金矿床主要受多级断裂系统和火山碎屑岩控制,金矿化与蚀变碎裂岩带关系密切,是一种蚀变碎裂岩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为中高温,成分以低盐度以及富CO2和H2O为特征;稳定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混有大量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