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陕西南部北大巴山地区早志留世滔河口组碱基性火山岩,分布层位稳定,岩性标志特征。根据火山岩岩石类型和地层学以及古生物组合特征对其岩石地层单位重新进行了厘定,研究了火山岩的成因,探讨了火山岩形成的机制和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
陕西秦巴山区地质—生态环境评价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月树  马杰 《陕西地质》2000,18(2):77-89
秦巴山区是我国人文、地理、气候等南北衔接过渡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环境地质灾害的多发区,是长江防护林体系重点整治区,本文采用遥感影像解释和野外调查的方法,以生态景观单元为评价客体,以地质-生态环境质量为综合评价指标,建立多维评价信息空间,通过综合评价地质-生态环境自然状态,对本区地质-生态环境资源现代和危及生态环境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划分为探讨,提高了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月树  杨志学  高怀雄 《陕西地质》2001,19(2):67-71,81
利用岚皋--洛河街地区1:5万化探十三个元素滑动平均剩余异常及标准离差研究成果,解析其不同级别构造单元元素组合及富集特征,探讨区内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元素富集规律,为地质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秦巴山区是我国人文、地理、气候等南北衔接过渡区 ,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环境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是长江防护林体系重点整治区。本文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的方法 ,以生态景观单元为评价客体 ,以地质 -生态环境质量为综合评价指标 ,建立多维评价信息空间 ,通过综合评价地质 -生态环境自然状态 ,对本区地质 -生态环境资源现状和危及生态环境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划分与探讨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形成环境,造山带地层可分为三种类型:形成于稳定地台、地位、或大陆边缘,且后期无强烈构造置换的史密斯型,形成于板块或地体边缘,并经构造多期置换表现出构造(蛇绿)混杂岩特征的非史密斯型和与介于二者之间具构造岩片特征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