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甲基卡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内,为特大型花岗伟晶岩型锂-铍矿床.前人以锂辉石中发育的富子晶包裹体为研究对象,着重剖析了甲基卡锂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然而,就伟晶岩熔(流)体的演化过程,特别是稀有金属成矿的富集机制和物理化学条件,仍缺乏有效制约.308号脉作为甲基卡出露最大的钠长石型锂-铍伟晶岩脉,具有良好的内部分带,较完整...  相似文献   
2.
铌钽铁矿族矿物(CGM)是重要铌、钽矿石矿物,记录了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扎乌龙位于四川省西部石渠县,为大型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文章以扎乌龙14号伟晶岩脉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铌钽铁矿族矿物研究工作.14号伟晶岩脉分带良好,从边部到中心可划分为云母石英电气石带(Ⅰ带)、斜长石带(Ⅱ带)、钠长石锂辉石带(Ⅲ带)和石英锂辉石带(Ⅳ带),均发育有铌钽铁矿族矿物.根据矿物内部结构和化学成分,推断14号伟晶岩脉存在2个阶段铌钽矿化:早阶段在各带内均形成铌铁矿-铌锰矿(CGM-1),内部呈现均一结构或振荡环带,指示以铌结晶为主的岩浆阶段;晚阶段在Ⅲ带和Ⅳ带内形成钽铁矿和少量富钽的铌铁矿-铌锰矿(CGM-2),围绕早阶段铌铁矿-铌锰矿再生长或穿切、交代早阶段铌钽矿物,指示以钽结晶为主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铌钽铁矿族矿物呈现出2种演化趋势,分别为早阶段铌铁矿-铌锰矿的Mn/(Mn+Fe)比值随着Ta/(Ta+Nb)比值升高而增加,晚阶段富钽矿物Mn/(Mn+Fe)比值随着Ta/(Ta+Nb)比值升高而不变,指示扎乌龙14号伟晶岩脉总体为中等程度分异,早期岩浆阶段各带内连续、晚期岩浆-热液阶段发生跳跃的不连续演化过程,并指示早阶段演化受岩浆结晶分异的控制、晚阶段演化主要受结晶分异、富Li流体环境和其他含Fe-Mn矿物共同控制的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迅速发展,大量的空间钢结构建筑不断涌现。抗震研究对结构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尤为重要,而结构施工过程的受力状态与结构一次成形的设计状态往往有很大不同,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就需要进行施工过程力学模拟分析。对大跨度空间结构抗震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做了简单总结,然后对大跨度空间结构施工模拟分析的现状、内容、目的、实现方法做了系统详细的叙述,最后总结了施工模拟分析所面临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川西扎乌龙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位于甘孜-松潘造山带内,为大型锂矿床.前人基于对扎乌龙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认为扎乌龙锂矿形成于500~580℃,压力350 MPa的环境.然而,对于扎乌龙成矿流体的来源及其何种流体挥发分对成矿起主导作用,仍缺乏有效制约.锂辉石型伟晶岩脉是扎乌龙锂矿最富集的类型,脉体内部分带性良好,可划分为4个带:石英-白云母带、斜长石带、钠长石-锂辉石带和石英-锂辉石带.根据地质现象和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扎乌龙锂辉石型伟晶岩脉可划分为伟晶岩阶段和热液阶段2个主要阶段,锂矿化集中于伟晶岩阶段.文章对扎乌龙成矿流体的来源及成分开展了研究,即对锂辉石型伟晶岩各阶段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激光拉曼光谱、群体包裹体和氢、氧、碳同位素分析.流体包裹体成分揭示,成矿流体由伟晶岩阶段的高温(500~580℃)、低盐度(w(NaCleq)0.8%~8.5%)、富挥发分(Li、P、B等)、弱碱性的硅酸盐水体系,向晚期中高温(300~400℃)、低盐度(w(NaCleq)4.4%~9.6%)、富CO2、弱酸性的盐水体系热液演化.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早期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无明显的大气降水加入.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岩浆出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相对封闭的成矿环境导致挥发组分的大量聚集和弱碱性环境,是扎乌龙锂矿富集与沉淀的主要控制因素.晚期贫F、富Cl的弱酸性热液流体有利于锂辉石的保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