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1.
山东玲珑金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2,他引:8  
玲珑金矿位于胶东半岛招-掖成矿带东部,是我国典型的超大型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成矿过程可划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金主要在中阶段沉淀。早阶段流体包裹体为纯 CO_2型(L_(CO_2) V_(CO_2)>90%)和富 CO_2型(10%≤L_(CO_2) V_(CO_2)≤90%),中阶段为纯 CO_2型、富 CO_2型、富 H_2O 型,晚阶段为水溶液包裹体。从早到晚,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240℃~360℃、220℃~360℃、180℃~260℃和80℃~180℃,盐度分别集中在3.4%~10.4%、3.0%~10.2%、4.0%~14.6%和2.4%~5.0%NaCl eqv;早、中阶段流体盐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中阶段第一世代石英中大量水溶液包裹体和富 CO_2包裹体共生,指示流体强烈沸腾。从早到晚,流体包裹体的变化记录了成矿流体性质和构造环境的演化。早阶段石英中沿 X 型节理发育面型包裹体群,既记录了石英脉遭受的剪切变形事件,又记录了同构造流体作用。而充填于张性裂隙的黄铁矿为主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组合则表明主成矿期构造环境由压性向张性转化,成矿流体系统减压沸腾、逐步开放,并导致金等成矿物质大量沉淀。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时间,认为玲珑金矿成矿系统发育在应力场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构造背景,流体压力变化滞后于构造应力场变化,流体成分以低盐度、富 CO_2为特征,应属典型的造山型金矿系统。  相似文献   
2.
天津蓟县二维纳米级伊利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天津蓟县中元古界串岭沟组上部黑色页岩产有丰富的伊利石,其矿物组合仅为石英和伊利石,是重要的可利用伊利石资源。运用化学成分分析和XRD方法确定出伊利石含量为64%~70%。由Scherrer方程计算的平均c^*轴方向厚度为12nm,平均6轴方向长度为167nm,结合伊利石的片状生长习性,可确定串岭沟组上部黑色页岩所产伊利石为二维纳米级伊利石,具有重要的纳米属性。化学成分分析表明,黑色页岩所产伊利石具有0.75的层间电荷和二八面体为主的二八-三八面体的过渡类型八面体结构特点。对数正态粒度大小的分布特征表明黑色页岩中的伊利石经历了由成核→等体积转移→最终长大的Ostwald成熟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