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马梓坪群自1958年761队命名以来古生物依据欠缺,二十多年来一直没有作进一步研究。1981年在1:20万韶关幅修编再版过程中,我们重新实测了曲江马梓坪的中上侏罗统马梓坪群剖面,采到了丰富的介形虫及轮藻。马梓坪剖面自上而下为: 38.暗紫红色厚层块状铁质泥岩、层理不清、有时可见到泥质豆粒。产轮藻: Atopochara sp.。 >81m 37.灰紫、暗紫红色厚层状次杂粉砂岩,层理不清。产轮藻;Atopochara sp., Maedlerisphaera?sp.。 9m 36.暗紫红色厚层块状铁质泥岩。产轮藻。Atopochara sp.。 24m 35.灰紫色厚层状次杂粉砂岩。产轮藻:Atopochara sp.。 3m 34.灰紫、暗紫红色厚层块状泥质岩夹少量次杂粉砂岩。产轮藻:Atopochara?sp.。及介形虫:Darwinula oblonga(Roemer)。 96m 33.暗紫红色厚层状次杂粉砂岩。 22m 32.灰紫色厚层状细粒杂砂质石英砂岩。 38m 31.暗紫红色厚层状泥质岩。 8m 30.浅黄色厚层状泥岩。 12m  相似文献   
2.
自1928年冯景兰等依据该盆地中之红层,形成独特的丹霞地貌而命名为丹霞层以后,1938年陈国达研究粤北红层时,称丹霞层为新红色岩系,南雄层为老红色岩系,并认为前者层位在上,后者层位在下。1959年李作明等对广东红层进行首次综合研究时,将粤北红层划分为下白垩统文明司岩系、马梓坪群,上白垩统灯塔岩系和下第三系丹霞岩系等,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