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212篇
测绘学   211篇
大气科学   132篇
地球物理   285篇
地质学   463篇
海洋学   21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10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田抽油机的抽油杆幌动幅度过大,是引起抽油杆断裂的一个重要因素,检测这种幌动幅度是防止抽油杆断裂的一种有效手段。设计了一种基于面阵CCD和普通半导体激光器(LD)测量这种幌动的悬点投影测量方法,通过数字卷积滤波,达到了范围为0-40mm,误差<0.2mm的技术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近场基岩场地上的加速度记录,计算了震级谱的高频成分,从而使谱震级这个概念包含更多高频的信息,并能进一步满足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4.
经上级批准,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将于1985年8月7日至13日在乌鲁木齐召开《干旱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主要内容是:1.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2.动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3.盐碱土改良和利用;4.沙漠治理和利用;5.环境与生态变化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地域经济的腾飞和人口的增多,渤海每年所承受的污染物质总量已接近70万吨。一些海洋界人士认为。渤海已到了她自身自净能力的临界点。一些有识之士已发出“救救渤海湾”的呼声。 濒临黄、渤海沿岸的烟台市,以其海岸、海岛线900多公里横跨黄、渤海两地。过去,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一向  相似文献   
6.
采用Wilbert蛋白银法及Chatton—Lwoff银浸法对一种附生于栉孔扇贝鳃丝上的寄生车轮虫进行了光镜水平下的研究。依据其形态学和纤毛图式特征,该种被鉴定为TrichodinajadranicaRaabe,1958.此为我国新记录,同时也是第一例有关外寄生于扇贝鳃表纤毛虫原生动物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人造海洋涌升流和海洋渔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渔业资源日趋减少和鱼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探讨了建造海底山脉、人工制造海洋涌升流、从而人工制造优良海洋渔场的可行性,分析了我国建造海底山脉的水深、海底和海流条件。介绍了建造海底山脉的建筑方法和国际上建造海底山脉的最新动态。论述了我国在200n mile以内建造海底山脉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文[9,10]关于西北太平洋海面动力地形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该海域表层密度流进行了初步探索,特别是用0.5×0.5°方区多年船测资料,对西北部边界流一黑潮进行了专门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表面密度流模式与主要由风驱动的大洋总的环流模式基本一致。据研究结果,对文[9]给出的海面动力地形和全球海面动力地形的某些特征作出了解释。另外,还就卫星测高确定大洋环流的局限性和若干概念性问题提出了明确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据估计 ,深海有孔虫种的交替速率为2 %/Ma ,比新生代浅水底栖(5 %/Ma)或者浮游有孔虫(11 %/Ma)明显偏低。白垩纪—第三纪边界(65Ma)或附近的事件引发了陆地和浅水以及部分半远洋生物的灾难性绝灭 ,但是对深海底栖有孔虫的影响很小。大部分深海有孔虫绝灭(30 %~50 %的种消失了)出现于晚古新世冰后高温期(LPTM ,55Ma) ,它起因于贫氧、温暖的侵蚀性底层水以及同时发生的表层生产力的变化。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36~30Ma)和中中新世也发现了深海底栖有孔虫的种类交替增强有全球蔓延的趋势。对中…  相似文献   
10.
1985年5-6月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27个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的首航定量调查。调查海域平均生物量为35.28g/m~2,平均密度为557inds/m~2。棘皮动物占总生物量的47.2%,软体动物占34.2%,多毛类和甲壳类分别占7.5%和6.2%。莱州湾的生物量为调查海域平均生物量的3.5倍。河口输入的营养盐在与高密度低营养盐海水混合过程中,逐渐下沉在莱州湾北部,这是控制该海域高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