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粤东北丘陵区末次间冰期红土的特征与气候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华南之粤东北丘陵区的蕉岭红土属粉砂质粘土,形成于末次间冰期。红土的细粘粒含量为12.15%~24.64%(平均值18.46%)、Mz为5.91Φ~7.53Φ(6.72Φ)、概率累积曲线和频率曲线分别呈现以"四段式"和"三峰式"构型;主元素氧化物以SiO2、Al2O3、TFe2O3为主,含量依次为50.10%~53.14%(51.36%)、23.07%~24.44%(24.00%)、10.18%~11.40%(10.77%),其它如CaO、Na2O、MgO、K2O的含量均小于1%。这一趋向于细粉砂分布的粒度特征和脱硅富铝化的化学元素特征说明红土形成于较强的风化—淋溶作用下,硅铝系数(3.49~3.86,平均为3.64)指示多数层位属次强度富铝化。其气候环境,以2μm和1μm颗粒的含量、硅铝系数、CIA值为指标,与我国的南亚热带—北热带一些地点的现代赤红土和砖红土作一详细对比后认为蕉岭红土发育在湿热于现今南亚热带,相似于热带北缘的气候环境之下。这一看法与前人有关同期"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指示的古生态的研究结果相吻合。由此表明,末次间冰期的粤东北甚至整个华南地区可能都处在类似现今热带北缘的气候环境之下,其时的热带—亚热带界线向北推移了至少3个纬度。  相似文献   
2.
岭南东江流域碧寿洞哺乳动物化石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岭以南(简称“岭南”)广东东江流域河源地区东源县上莞镇的碧寿洞,经2008年再次考察与发掘,新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1属11种.这是继2000年之后又一次重要发现,现已总计达6目21属21种.经研究,其属末次间冰期OIS5a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该动物群的组成特别是其中典型热带成员中国犀、华南巨獏、长臂猿的存在,反映了当...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其重心从关注教学论转向关注课程论,其中,在教科书编写中落实课程理念。因此,对教科书的研究,一方面是关注教育理论在教科书中的应用,例如,在《教材设计导论》一书中,阐述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等在教材设计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是实践教学中有效性教学的需要,“教师们在教科书的应用方面有权力、能力和勇气去界定当事人即学生的需要及决定提供服务的内容及性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