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在野外露头观察与剖面实测的基础上,根据内蒙古岱海元子沟岩相组合及垂向序列,划分冲积扇沉积相带,分析构型单元成因,定量表征构型单元几何属性,明确构型单元组合分布规律和分布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元子沟冲积扇划分为扇中、扇根2个亚相.扇根发育主辫流水道、泥石流沉积、片洪沉积3种构型单元,以主辫流水道发育为主体,主辫流水道宽度为10.0~15.0 m,宽厚比为10.0~30.0,且主辫流水道不同时期物源供给存在差异,多以垂向叠置的方式沉积.扇中发育分支辫流水道、辫流坝、漫洪沉积、冲沟4种构型单元,其中分支辫流水道、辫流坝与储层关系密切,分支辫流水道宽度为8.0~10.0 m,宽厚比为11.4~33.3,辫流坝宽度为5.0~8.0 m,宽厚比为7.1~16.0,受水动力与流体性质变化的影响,多以侧向叠置、侧向分隔、侧向拼接的方式沉积.该结果为研究区点物源冲积扇构型单元体预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层序地层学研究逐步走向定量化,将其标准化已成为沉积学界的共识。可容纳空间作为层序标准化中重要的参数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不同可容纳空间背景下汇水盆地的坡度和沉积供给量均存在差异,其复杂的沉积过程造成当前研究难以准确刻画出对应层序参数演化与三角洲形态之间的耦合关系。本次研究选取中国2个典型的湖泊—三角洲进行对比研究,包括较为平缓的鄱阳湖赣江三角洲(地层倾角小于1°)与坡度相对较大的岱海湖周缘三角洲(地层倾角3°~10°)。通过对近30年不同水位期卫星照片解译,并将其与现代沉积剖面解释相结合,明确了: (1)可容纳空间快速增加背景下,湖岸线变化相对稳定,但平面影响范围较小; 三角洲在低位域(LST)时期主要发育帚状或朵状前积体,在湖侵域(TST)和高位域(HST)时期主要表现为朵叶状或鸟足状前积体。(2)缓坡低可容纳空间背景下,湖岸线变化较为剧烈,并且影响范围较大; 三角洲在低位进积域(RST)时期多以鸟足状前积体为主,内部发育指状沙坝,高位域(HST)时期表现为鸟足状前积体,同时沿岸沙坝较为发育。综合上述认识,结合沉积正演模拟结果,在经典层序和滨岸坡折岸线迁移模式的基础上,分别针对可容纳空间快速增加背景和低可容纳空间背景,建立了对应的层序—三角洲发育模式,并从长短周期尺度分析了不同可容纳空间背景下层序—沉积演化过程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和煤层气产地,其较为复杂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为陆表海背景下聚煤环境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对象。以鄂尔多斯东部晚古生代沉积为例,建立统一标准的层序地层格架,并且提出对应的层序叠置样式;在此基础上结合陆表海聚煤规律,揭示不同层系间聚煤范围的差异,厘清垂向上的层序叠加样式和平面含煤沉积体展布规律之间的关系。从井—震精细解释出发,定量刻画出不同平面范围内沉积物供给量(S)与可容纳空间变化量(A)。最终归纳出三种短期层序的叠加演化样式:持续进积型层序,持续暴露型层序,沉积转化型层序。其中,持续进积型层序主要发育中厚煤层,受地形影响较大;持续暴露型层序发育煤层较薄,分布范围有限;沉积转化型层序,沉积供给方向不断变化,导致泥炭局部聚集为厚煤层,但是平面发育范围有限。针对上述三种层序样式,结合成煤环境确定对应主控因素,提出持续进积型层序与持续暴露型层序主要受控于可容纳空间变化,而沉积转化型层序受控于沉积供给速率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