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柴达木盆地新生界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的研究表明, 沉积物主要蚀源区是遭受海西-印支运动影响的盆地周缘山地, 燕山运动仅在柴西阿尔金山有所表现。揭示出蚀源区发生过多次的(热) 构造运动, 在柴北缘有5次( ~284.5 Ma、~263.6 Ma、~243.6 Ma、~221.6 Ma和~199.8 Ma) , 而在柴西则有6次( ~344.2 Ma、~275.2 Ma、~244.9 - 246.8 Ma、~210 - 220.3 Ma、~186.9 - 195.7 Ma和~162.9 Ma) , 说明青藏高原北部在前新生代具有多阶段、同步整体隆升特点。进入新生代, 柴达木盆地及其周缘山带构造活动具有强-弱-强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柴西红沟子地区晚新生界磁组构的特征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西地区发育良好的新生代地层是对青藏高原隆升和环境变化的共同响应。对红沟子剖面新近系磁化率各向异性的测量分析认为,沉积物磁组构参数既揭示了沉积盆地及其周缘山地的环境变化特征,又反映了源区构造事件对沉积物及区域环境变化的制约。大量证据表明,柴西地区晚新生代环境变化以及地质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Ⅰ阶段(>16.5~14.2 Ma)构造活动强、气候干燥;Ⅱ阶段(14.2~9.8 Ma)早中期构造稳定、环境变化平稳,晚期构造活动加强;Ⅲ阶段(9.1~4.8Ma)早期构造活动加强,中期构造、环境较稳定,晚期则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开发在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区域土地资源带来严重影响.基于对甘肃敦煌某花岗岩矿开采状况实地调研,利用灰熵理论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露天采矿对土地资源破坏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关联度,建立了以主要影响因素为参数的矿山开采对土地资源影响预估模型.结果表明:采坑对矿区内土地资源影响最为显著,矿堆和矿渣堆的影响接近且较...  相似文献   
4.
柴西西岔沟新近系磁组构特征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简称柴西地区)的干柴沟背斜南西翼的西岔沟层型剖面进行系统测制和2~3 m等间隔磁性地层学、磁化率各向异性系统采样,并进行精确测量,利用在该区建立的高分辨率、高精度磁性地层年代资料,结合沉积学等研究,讨论了磁化率各向异性参数变化趋势对环境的指示,并揭示在约23~6.2 Ma期间环境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Ⅰ阶段(22.4~13.4 Ma)为湿润环境;Ⅱ阶段(13.4~8.2 Ma)为温干环境向干冷转型;Ⅲ阶段(8.2~6.2 Ma)气候转冷变干且变化更复杂。认为7.8 Ma以来气候转型及有规律的变化与现代季风形成有关。为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及其环境效应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5.
结合甘肃环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例,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滑坡易发性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其对环县境内9处典型滑坡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所建模型不仅反映滑坡地质灾害各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间的逻辑关系,且体现滑坡易发性评价过程中的层次性和全面性;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较吻合,具有较好地实用性;为其它地区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的评价和防治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